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项松林
//www.workercn.cn2016-06-16来源:合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发展理念是发展理论与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与看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目标与发展取向等最新认识与突破。其中,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归宿,事关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什么是共享发展,如何落实共享发展,是当前理论界需着力关注与解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共享发展理念的由来。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的问题、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总结、反思和超越。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与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的基础上,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贫困治理与社会公平三者互动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与共享性日渐成为共识。因而,从根本上说,共享发展的理念是人们对贫困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对公平正义孜孜不倦追求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从字面意义而言,共享就是共同分享。共享发展最核心的意蕴就是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所言及的,“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的福利, 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简而言之,共享发展理念蕴涵着如下基本内涵。

  全面性。共享的内容与范围必须是全面,即能够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成果。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八大方面:消除贫困现象,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全民性。共享的主体必须是全覆盖,没有歧视与偏见,即全民共享。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就是要纠正受益性不均衡的问题,比如阶层间的共享失衡、城乡间的共享失衡、地区间的共享失衡、行业间的共享失衡,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主体性。共享离不开共建,共建才能共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限度激发民力,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获得感的共享发展局面。

  现实性。共享的程度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不能过度超前透支。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历史阶段而追求不切现实的共享。一般而论,共享的发展沿着社会救济的层次、社会保障的层次与社会福利的层次之梯次推进。

  多样性。实现共享的手段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分享经济实现共享发展;也可以通过制度安排, 保障发展起点、发展机会、发展权利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促进共享发展。既可以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向公众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尤其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可以是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通过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缩小共享水平的差距。

  实现共享发展的路径。对于如何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了全方位的部署:“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考虑当前我国共享性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共享的内涵与实质,我们认为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去思考与探寻通往共享之路。

  共享的经济之维。发展是硬道理,要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与绿色发展,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与公平正义。

  共享的政治之维。当前,我国广泛存在的共享性不足、受益性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着不合理与不公正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如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实现共享发展,必须纠偏二元化的制度安排,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基本权益的共享。

  共享的社会之维。要实现共建共享,在社会层面,首先,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去。其次,要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出和严重。因此,促进社会公平既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前提,也是共享发展的重点内容。此外,还要着力理顺社会阶层关系,完善社会结构。

  共享的价值之维。从价值维度上看,共享本身是一种价值理念。要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需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共建共享的理念、共生共荣的理念、“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引导、激励与制约作用,使每个人都认知共享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同共享的价值与意义、自觉践行共享的理念与要求。(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本文是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合肥市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路径研究”和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十三五’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