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我国计生政策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郝志宏
//www.workercn.cn2016-10-21来源: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就目前情况来讲,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简单的探讨。

  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稳步增长的重要保证。为了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解决人类与资源、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才能够缓解人口多与资源少的矛盾,才能有效化解社会潜在风险,才能实现社会的稳步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说,计划生育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解决人口计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就目前情况来讲,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新时期,党中央在计划生育方面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计生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问题

  在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各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存在问题,对相关事宜负责不到位。由于行政等级的层层递进,信息经过传达,逐渐递减,使得信息的遗漏概率加大,导致政策出现误差,甚至存在部分领导由于业绩原因故意延误政策的传达等问题。

  2.关于推行二孩政策的问题

  二孩政策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这是根据国情的需要而进行的政策调整,是十分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此前经过长时间的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得到一定的控制。现阶段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国当前的人口结构,而且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问题。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有生育二孩条件的家庭,出于对子女以后上学、就业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不敢生育二孩。2016年4月北京智联招聘开展的一项关于是否希望生育二孩的调查显示,在收回的14290份有效问卷中,有生育条件的女性中只有近21%的人愿意生育二孩,而高达79.19%的人不愿意生育二孩。

  二、解决对策

  1.针对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加大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力度,避免存在误读误解误导等情况的发生。政府还应该分享计生政策信息,避免由于信息的层层递进引起的信息遗漏。相关部门应当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加强社会对计生政策的了解。同时要对从事计生工作管理的人员严格要求,制订更加严格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其管理进一步强化,确保无论是在人情还是金钱面前,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计划生育政策完好地实施。

  2.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为了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首先要求相关部门的员工对政策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进行系统学习。计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有明白并意识到计生政策的重要性,才能够全心全意地去执行。只有对全面二孩计生政策的核心内容了然于心,在推行的过程中才更有执行力。其次,要具有长远目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全面二孩政策。计生政策只是阶段性的,不是永久性的,它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是与时俱进的。那么二孩政策的实施也应该与时俱进。比如在计生方面的惩罚手段就应该改进,不能单一地施行罚款,应该采取多种惩罚手段,避免经济富裕的家庭不顾计生政策的要求盲目生育,经济条件差的不敢生育,要确保政策施行过程中的公平性。

  3.全面认识二孩计生政策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深刻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个体组成社会,社会成就个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从不在忽略个体的情况下,盲目地发展社会经济。“人文关怀”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鼓励公民积极参与计生政策的实施,使得计生政策的价值得以传播。计生政策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倡导,还要依靠我国公民的配合。只有公民积极配合计生政策,才能够完美地贯彻国家的方针,完成计生政策的实施。

  总之,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在政策上准确把握外,还需要加强计划生育的基层管理工作,切实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作者单位:同煤集团党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