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职业教育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诸多重要功能
更好地发挥在教育普及中的中坚作用。2019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9.5%,其中,中职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18%,贡献率接近4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6%,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281万人,贡献率为16.5%。中国是发展中人口大国,不可能人人都上普通高中、普通本科,实现2035年教育普及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要继续发挥职业教育在教育普及中的中坚作用,这对于我国保持一个合理的教育结构、层次与体系非常重要。
更好地发挥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催化作用。职业教育是一种“缺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手段。当前,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职业教育要加速培养与之匹配的大量一线人员。
更好地发挥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基石作用。从人员结构上来看,制造业中技术研发人员是少数,制造、生产一线人员是大多数(2010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中,技术研发人员与制造、生产一线人员比例为1:15.6)。相对于产品设计而言,产业工人的技术技能更为关键,只有高水平的工人,才能将产品设计变成现实。因此,职业教育要将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大军作为重要使命,托起中国建设制造强国需要的人力资源底座。
更好地发挥在教育扶贫中的长效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职业教育还要继续发挥在解决相对贫困、巩固扶贫成果中的优势。让一大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实现创业就业。要教育培训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技能培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致力农民增收创收。要加快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为城市化进程储备相适应的技术技能。
更好地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融通作用。“一带一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辅之以教育同心同向,技术技能是无国界的,更易嵌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更易被各国政府和普通民众接受。鲁班工坊在海外普遍受到欢迎,充分展现了技术技能在国际合作中的魅力。
职业教育对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得益于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承、创新与积累。但知识和技术技能在传承、创新与积累上走着两条不同的路线:知识的传承即使中断了,只要有载体在,后人还可以恢复;但技术技能的传承一旦中断,后人就无法恢复。我国许多技术技能之所以没有得到传承,正是因为缺少系统而规范的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是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载体。我国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技术技能传承模式,规模较小、缺乏标准、难以为继,很难培养出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院校要按照现代学校理念、现代生产理念,把技术技能传承与积累作为自己神圣的办学使命。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上,要加强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在课程内容上,要加强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在教学方式上,要广泛开展体验式、实践式、沉浸式教学,加大实习实训比重;在教材建设上,要及时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缩短教材更新周期。
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出高徒,这一点在技术技能的传承上更显突出。必须真正打通技术技能大师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途径,对于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能工巧匠、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当取消学历等有关限制,授予其教师资格。只有建立一支与技术技能传承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实践教师队伍,才能培养更多中国工匠。
要切实更新观念,培育新型文化。通过职业教育卓有成效的发展,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员的职业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倡导追求技术技能、崇尚技术技能的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对助力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作用
紧盯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缺口将近2000万,解决好这一难题,是未来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机遇。要盯准实体经济需求,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促进教育链、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引导职业院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要发挥好“双主体”办学模式中学校和企业的两个积极性,完善“招生即招工、教学即生产、教师即师傅”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确保实体经济人才需求得到有效供给。
瞄准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催生出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衍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行业。新兴产业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引发对技术技能人才新的需求,从而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有关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经济、科技、业态的新变化,瞄准新兴产业对一线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逐步探索与新兴产业紧密相连的人才需求跟踪和服务机制,为新兴产业定向培养真正用得上、用得好的实用性人才。
助力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的经营方式、服务流程、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都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了“小小屏幕万物皆有”的格局。现代服务业中信息化特点更为突出,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懂得利用信息平台处理业务,快速、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现代服务业中密集型劳动力素质,将是职业教育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因而,职业教育要密切跟踪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研究新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要求,细分能力要求的各个组成部分,优化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