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件文献-正文
上海理论界学习十九大精神
李玉 查建国
//www.workercn.cn2017-10-2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更多

  

  10月18日下午,上海理论界代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在沪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热议十九大报告。

闪耀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以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阐述,高屋建瓴、体系庞大、意义深远。”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燕爽表示,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提升与把握;理论指导实践,是对实践方向的指引与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局势,面对国情世情党情错综复杂的形势,坚持定力、排除万难,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映照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光辉。

  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周文看来,十九大报告是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中国道路的成功,正如十九报告强调的那样,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和全球价值。世界意义在于表明科学社会主义正在全世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全球价值在于开拓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新的历史方位蕴含丰富意味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认为,新的历史方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味,其时代背景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未来30年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从国际范围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新的典范。

  谈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友梅深受鼓舞。她表示,如何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新内涵是值得深刻理解的问题。新时代最让人激动的是,中华民族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看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这一表述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重大判断。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为党和国家战略部署提供了新目标、新方向。这一重大判断有助于全面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有助于深化理解和诠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理解诠释和制定党的各项战略和政策。

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内容博大精深、高瞻远瞩,整个报告听下来感觉至少有三大鲜明特点,可谓是‘新大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刘红凛表示,“全”主要体现在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显著成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全面而系统的部署,对照党的初心与历史责任,在中国共产党96年的奋斗历程中确立“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新”主要体现在相辅相成的十个方面,即新境界、新成就、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新目标、新要求、新提法。“大”既体现在内容宏大,更集中体现在从“大党建观”来布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们深切感受到,五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成就与变革为我国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李友梅表示,我们要以全新的视野,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燕爽表示,上海理论界要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现实土壤,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实质,深入理解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历史意义,解读好、诠释好十九大报告丰富内涵,凝神聚气、奋发有为,展现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与历史责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