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7月30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朱日和沙场阅兵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场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周振天编剧艺术研讨会”正在举办。年过七旬的文艺老兵周振天,用这种接受专家评点检阅的方式,总结自己40年的创作生涯,并庆祝人民军队建军90周年。
身着一身洁白海军戎装的周振天,虽已71岁高龄,但耳不背,腰不弯,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连军礼都敬得依然那么标准。在中国视协的历史上,专门为一位编剧而举办的研讨会并不多,能够享此“殊荣”的编剧注定与众不同。
回顾周振天的创作生涯,这种“与众不同”会立刻映入眼帘:从事专业编剧40年,创作影视作品40余部,既有表现当代军人和战争英烈的影视作品,如《潮起潮落》《舰在亚丁湾》《驱逐舰舰长》《波涛汹涌》《敬礼我的教官》《蓝鲸紧急出动》《洪湖赤卫队》《我的故乡晋察冀》《我的青春在延安》,也有《神医喜来乐》《玉碎》《老少爷们上法场》《小站风云》《护国大将军》《闯天下》《张伯苓》等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电视剧杰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长仲呈祥的话说,周振天是中国电视剧界的一棵常青树,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质量也总是保持在一流水平。
从1978年调入海政话剧团担任创作员那天起,周振天的艺术创作就打上了深深的海军印记:他是第一个用长篇电视剧形式把新中国海军发展历程搬上荧屏的艺术家,在近4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用艺术的形式完成了对人民海军发展改革历程的深刻书写与精彩描绘。
为了塑造好海军将士形象,周振天登海岛、下深海、出远洋,从渤海、黄海到东海、南海,都留下了他体验生活的足迹。在与广大官兵的长期接触中,他总结出编剧创作的要诀:如果写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生活不够近。
周振天参军不久,便一头扎进了最基层。那段在潜艇上的生活让他十分难忘。他跟潜艇艇员同吃同住,共同在海底黑暗世界生活了4个多月。每次潜艇下潜,在水压的作用下,潜艇的艇壳都被挤压得嘎嘎作响,艇内的支撑角钢也会出现弯曲变形,那种面对死亡的恐惧,让周振天记忆深刻,也让他捕捉到了大量一线官兵生活、训练的生动细节。他把这些细节融入创作中,作品立刻散发出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
美学家钟惦棐曾说:“美学,是美的力学。美不表现力,而流于琐屑,流于茶余饭后,流于遁世,虽名曰美,实际恰恰是丑。”军旅题材创作限制颇多,稍不留神,就会沦为出力不讨好的说教。观看周振天的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不仅没有丝毫违和感,还总能从中欣赏到军队里特有的美。
在西沙璨航岛采风时,一位老兵问周振天:“猜猜,我多大?”瞅瞅他的模样,周振天不假思索地回答:“二十八。”老兵苦苦一笑:“二十二!每次说对象,人家都说我瞒岁数,死活不信,长期在岛上就是显老嘛!”在中建岛上,一位满脸稚气的水兵对周振天说:“这儿人少,离人家特近,哪一天您如果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这儿被敌人入侵了,那说明我们早就‘光荣’了。”说到“光荣”时,水兵还挤了挤眼睛,像是在讲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当时,周振天心里一揪,差点落下泪来。这样的细节周振天可以讲出上百个……就是这些故事让周振天内心时刻涌动着讴歌中国军人的冲动。
在周振天看来,军人身上的美是强有力的,是那种最应该去表现的“力”。“在那被烈日炙烤成黑色的皮肤上,在被尖锐礁盘划出的伤痕间,在那脸上一道道与青春不相称的皱纹里,你都能感到美的张力,美的跃动,我自然地想要把这样的美奉献给观众,来唱一首当代军人的赞歌。”周振天说。
从事军旅题材影视创作数十载,周振天对这类题材的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描写革命战争历史的电视剧已经在观众中找到了战略支点,而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仍没有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点,尚在一种四处摸索、急就章式的状态下前行。如何让当代军旅题材影视剧不仅渗透强军梦的宏旨,也在艺术品位和商业价值上实现多赢,这是周振天近年来思考颇多的问题。尽管实现多赢并非易事,但他依然咬紧牙关,潜心探索,因为“时代在变化,观众在变化”。“面对当下的社会大语境,在保证几代军人集体历史记忆不受扭曲污染,持守军旅电视剧创作定力的同时,确实应当认真研究观众的兴趣。”周振天给自己的微信取名“天天向上”,他希望向年轻人学习,并且他相信只要坚持学习,总能取得突破。
父亲臧克家和毛主席的诗缘 | 2014-01-17 |
为人民用好权 | 2014-01-17 |
陈云贤:增创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 2014-01-17 |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 2014-01-17 |
在强军实践中锤炼精品 | 2014-01-17 |
唐调:桐城派吟诵法之代表 | 2014-01-17 |
萤火虫 | 2014-01-17 |
铁血军魂的戏剧表达 | 2014-01-17 |
还是简称“文心学”为妥 | 2014-01-17 |
猕猴桃·苌楚 | 2014-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