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考刚放完榜,又逢大学毕业季。据说,每逢这个时节,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最“拉仇恨”的时候。高考失意的考生、毕业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此刻正接受着父母高频率的唠叨:“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的确,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大家似乎从小到大都在不知不觉地寻找参照物,这个参照物有时候是身边所谓的“牛人”,有时候是遥远的明星偶像。在比照中,我们开始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身材、脸蛋、学校、工作、婚姻、孩子……直到有一天,我们也变成了某些人家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变得更优秀”的道路总是无止境的,有一句话叫做“你永远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直到某一天,我们终于醒悟过来并开始思考:这真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别人的评价真的那么重要吗?
诚然,人既然是社会中的人,就没法不在意别人的评价。通过别人的评价来鞭策自己变得更好,也无可厚非。但人不仅具有社会性,也具有主体性。长期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来建立自信,往往会丧失掉对自我的价值判断,在面临价值选择时产生迷茫。尤其是,我们身边的“别人的评价”常常充满对物质、金钱的功利主义的怂恿,更容易使我们在诱惑面前迷失自我。
世界正在趋向多元。一个成熟的多元社会,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一个人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自己独立养成的价值意识与价值判断之上,而不应从他人的评价或与他人的比较中获得。
记得某位名人曾提倡过一种“圆满自足”的生活,即人们应当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保持一份充实而富足的感觉:你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你依然坚信做自己更重要。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的权利,每一个人也都有痛快生活的权利。“别人的评价”与“追寻自己的内心”本来并不矛盾,只是从小在“别人的评价”中长大的我们,或许更需要正确价值意识的教育,让我们在面临价值选择时,知道如何权衡轻重。
向季羡林学习是最好的缅怀 | 2009-08-05 |
房屋拆迁不能将任何一方的利益绝对化 | 2009-08-05 |
让论文飞一会儿:质量重于数量 | 2009-08-05 |
究竟应如何看待苏联解体? | 2009-08-05 |
做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很光荣 | 2009-08-05 |
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2009-08-05 |
说 “格” | 2009-08-05 |
“高加索白狐”盖棺易论定难 | 2009-08-05 |
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 2009-08-05 |
论县委书记 | 2009-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