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杨昌濬“三不忘”
刘绪义
//www.workercn.cn2016-03-14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光绪三年(1877年)秋的一天傍晚,湖南省湘乡县神童乡的一个村庄里,一个叫杨彦规的人急急忙忙走进了一户人家,屋里人一看都马上站起来迎接,终于到家了。从武昌到湖南的家少说也有上千里,他是马不停蹄,不敢稍息。是家中出了什么大事?不是!但对于杨彦规来说,此行关系重大。杨彦规此时正担任武昌知府,闻听父亲即将从杭州归乡,于是星夜起程,他要赶在父亲到家之前回家看看。他不放心啊!家中子侄们是不是一直遵从着老父“粗衣淡食作本分人家”的家规严训?他要先替父亲检查一下。

  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军将领、浙江巡抚杨昌濬。

  杨昌濬是晚清著名的廉官和能官。他20岁开始跟随罗泽南读书,后加入湘军,父亲死后回家守孝三年。咸丰十年(1860年),杨昌濬应左宗棠之招复出,征战数省,累立战功,是左宗棠最称心的助手与后援,官至浙江巡抚、陕甘总督、闽浙总督、太子太保。他前后为官50年,仕途坎坷,三起三落,却始终以清廉自守。

  杨昌濬一生坚持“三不忘”。

  一不忘根本。杨昌濬十世布衣,其父只是一个手工艺人,靠帮别人织物维持生计。劳苦出身的杨昌濬养成了俭朴的生活方式。

  咸丰年间,杨昌濬进京赶考,母亲从邻居那里借来三吊钱和三个咸鸭蛋给他作为路费。一路上,他靠为人抄写文书、做苦力维持,到达京城后还剩下一吊钱和一个半咸鸭蛋。考中以后,他将这两样东西带回交给母亲,以此来教导后人。

  做官以后的杨昌濬并没有改变俭朴品质。有一年杨昌濬回湖南老家探亲,偕夫人徒步去拜望岳父。岳母准备设宴款待,杨昌濬急忙阻止,说:“我久不吃家乡的红薯、豆腐、蔬菜,只此几样便够。”吃饭时,他邀请儿时的旧人作陪,大家见他吃得香甜有味,都起而把盏,称他是“不忘根本的薯蔬总督”。两江总督沈葆桢顺道来看望他,看了屋东的菜园,只见萝卜芥菜长势喜人,都是他亲手种的。杨昌濬就以这些家常小菜招待了远道而来的客人。沈葆桢不禁吃得过饱,在粉墙上题下了苏东坡的《撷菜诗》:“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对于布衣蔬食的生活,杨昌濬怡然自得。

  二是不忘糟糠之妻。由于自小家贫,杨昌濬父亲为他娶了邻村陈老头家4岁的女儿做童养媳。陈氏比他小半岁,小时候两人一起放牛砍柴,嬉戏玩乐,有着深厚的感情。

  杨昌濬在外求学,父亲又常常在外做工,陈氏便在家充当了主要劳动力,下地耕田,蓬头赤足,好像粗婢一样。杨昌濬做官以后,亲戚朋友都觉得陈氏配不上他。此时恰有一个做谷米生意的富商愿意以良田十亩、银千两做嫁妆,将其独生女儿嫁给杨昌濬.如此优厚的条件,使长期处于贫困线下的杨家父母都动了心。母亲来和他商量,不料杨昌濬坚决拒绝,他说:“陈女素来勤劳、孝顺,而且从无失德,容言亦不下中人。儿但见其善,不知其他,何得轻弃稔知之佳妇,而别求不知之人呢?世俗人的等级观财富观皆鄙夷不足道,儿方欲力挽世风,归于厚淳,何得身自迕之?吾家历代素寒微俭朴而崇尚勤劳,此正富家小姐之所难安,儿之所引为骄人者。女家亦甚寒素,女父与吾父皆至诚君子,累世通家,何得以素所骄人者自馁,便做鲜仁缺德事伤害人?儿与该女夫妻名分早定,虽各以礼相待,言不及谑,然彼此实心相爱重,由来很久了。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安忍弃糟糠,使其饮仳离之恨,滋我终身之愧?愿母勿复言!”

  见儿子态度坚决,父母也果决地拒绝了富商的好意。

  三是不忘民生。杨昌濬秉承杨家“秉忠诚以继宏农传统,持廉洁以振清白家声,励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诲耕读,习文奋武展雄略”的家训。他崇尚周敦颐,爱画莲,曾作《周濂溪爱莲图》,并且题诗:“毕曲莲塘路,荷开望里深。花多逼水面,船小放波心。放棹幽芳袭,香气满湖侵。”杨昌濬以此诗表达自己清廉自守的心志。左宗棠对他颇为欣赏,引为同调。同治四年(1865年),左宗棠给杨昌濬写信表达二人一致的志趣:“吾辈一屡心思,除却国计民生,别无牵挂。”

  在浙江巡抚任上,杨昌濬目睹战乱之后百姓气象萧条,大力推行便民措施,重振民生。光绪三年(1877年),杨昌濬离任浙江巡抚时,仍关注浙江的民生,“捐廉三千两存典生息,为同善、普济、育婴三善堂经费。”光绪九年(1883年),安徽、山东等地水灾,杨昌濬捐银一千两。

  左宗棠西征,多次面临饷源枯竭,杨昌濬“共解西征实饷数千万两,较各省尤多”,还动用自己的养廉银资助军饷。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写信对他表达感谢:“承蒙垂念所处艰窘异常,捐廉泉万两以偿债务,古道高风,非近时所有。”杨昌濬自己却舍不得置办田产。他后来担任陕甘总督时,小儿子写信给他,说有乡里蒋姓人家以平时一半的价格出卖田产,希望父亲买下40亩。杨昌濬回信说,家中不忧温饱,相比旧时、相比其他人家,已属优裕,添产何为?当他退职回乡时,左宗棠还担忧他“两袖清风,无以娱老”。

  左宗棠曾经在给杨昌濬的书信中写道:“承公忠之谊,数年大批旺解,拯我饥军,诚每饭不敢忘。”左宗棠的“每饭不敢忘”,应该是对杨昌濬“三不忘”的最高评价。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