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对那些不能理解的大善大爱保持敬意
曹林
//www.workercn.cn2016-04-01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你买彩票中了大奖会干什么?你可能会想到一万种花钱的方式,满足自己平常想都不敢想的欲望。如果中大奖的是个穷人,我们的想象空间可能就更加有限了。最有想象力的人可能都想不到海南电网电工李克恩的选择,买彩票中了20万元,家境贫穷的他首先想到村里那些比他更穷的人,把其中一部分以发红包的方式发给了困难户。

  你肯定不能理解,说实话,当我在采访中听到这个故事时,也不是太能理解。

  不仅此事,这个被称为“电力济公”、感动南网的人身上很多事迹我起初都不能理解。比如:15年来,因为工作,他几乎没有离开所在的镇,没有出过一趟远门,担心离开后突然线路跳闸没人抢修(这么不可或缺吗?)。一天巡线直到天黑才回到所里,等用电高峰期后才回家,很少能够照顾到家里,家里有一位82岁的父亲,家务、农活儿都是由妻子操劳(不顾家真的很好吗?)。

  作为一个评论员,出于对“宣传拔高”的警惕,我一再追问和核实以确认其真实性。了解的信息越多,越能理解。比如,贫穷的他之所以中奖后分钱给别人,是因为他知道更穷的苦,也觉得不是自己劳动赚来的钱自己花着很不安。他之所以没有离开过所在的镇、不敢出远门,是因为养殖户太依赖电了,一旦停电虾池缺氧后果不堪设想。

  可能还有很多人用自己的经验和逻辑无法理解这种善——我们能做的,就是对这种不能理解的大善保持一分敬意。我们自己做不到这种善,可以做一个在旁边给他们鼓掌的人,这也是一种善,这种敬意是维护社会道德生态的一个部分。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会处在不同的道德认知水平,总有一些善超出我们庸常的经验逻辑,总有一些善我们不能理解,对那些行善者保持敬意,就是我们的责任。

  舆论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用世俗、世侩、粗痞的眼光去消解崇高,用自己的庸常和精致的利己主义去嘲讽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大善。当看到一种大善和大爱自己无法理解时,不是保持敬意,不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是质疑动机,想通过质疑、消解和颠覆将那种爱和善拉低到自己的层次。很多事情自己做不到,不是敬佩那些能做到的人,而是质疑别人的动机,恶搞别人的高尚,嘲讽别人的付出,用自己的庸常去度量和矮化那些不平常,在“谁也不比谁更高尚”的媚俗暴力下解构这个时代的英雄们。

  我厌恶典型宣传时的拔高和造假,但我也深深地明白,我们之所以不能理解那些真实的大善大爱——不是因为别人假,而是因为我们做不到。我们这些“做不到”的人的责任,就是给那些能做到的人点赞鼓掌。这就是道德生态,这种生态中,并不苛求每个人至善至爱至美,让每个人去做道德圣人的社会是可怕的。但总有一些人比社会平均的道德水平要高一些,甚至高很多,高到用我们的常情不能理解,我们在这种道德生态中的责任就是为超越我们的人鼓掌,这才会形成一个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的生态。否则,当质疑、消解、颠覆、恶搞之风包围善良时,只会不断拉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这种道德生态的层次:人要积极行善,当行动上做不到的,心要向善;当自己做不到时,要对那些行善的人保持敬意,为行善鼓掌也是一种善;最低的层次,你不去致敬和鼓掌,起码不要去贬低、嘲讽和抹黑。这个社会多数人可能都是庸常的,庸常没什么不好,但庸常者不能用庸常的逻辑去度量一切,不能把自己的庸常当成常识。有些人习惯把自己不理解的都当成假的,把自己未知的都当作不存在,自己做不到的都当成虚伪。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对那些不能理解的事物保持一种敬畏吧。

  读懂了这些,也许就能对那位中了大奖却把钱发给别人的“电力济公”充满敬意了。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