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拥抱百年梦想的曙光
肖伟光
//www.workercn.cn2016-06-0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理想是传承、是弘扬,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人类社会是新的伟大贡献。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数千年前传唱的《诗经》首次出现“小康”一词,寄托了中华儿女在辛劳中对安康生活的向往;《礼记·礼运》中的“小康”,则传递了往圣先贤对理想社会的执着信念。作为一种理想和梦想,“小康”一词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古为今用,赋予“小康”崭新的时代内涵,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序推进中不断拓展其内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新境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小康社会的不懈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二战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时间最长的奇迹。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十一位;2005年超过法国,居第五;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2010年,中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亿万人民以勤劳智慧的双手书写“中国故事”、创造“中国奇迹”,构筑了通向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坚实路基,描绘了一个文明古国再现辉煌的壮美画卷。与此同时,中国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人均国民总收入从190美元连续翻番达到7880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老百姓心底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中国老百姓的恒久守望,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创新驱动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充分表明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社会,是一个更加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新的伟大贡献。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这百年梦想的曙光,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辉煌。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