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隐身”的串门儿
张顺亮
//www.workercn.cn2016-06-15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105岁的杨绛先生走了,人世再无“我们仨”,而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却永远烙在读者心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以串门喻读书,真可谓哲人睿思,悟道箴言。

  “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隐身其中,畅游其里,可渡江河,可览山岳,恬淡愉悦,意境悠远。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印;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浮躁,是这个社会的通病。“连猪都能飞起来”的奔涌潮流,“太好了好到有点坏”的虚拟网络,极易让人心神不宁、心无所依。环视周围,气定神闲、安之若素者越来越少,心急火燎、坐立不安者越来越多。“口袋鼓鼓,六神无主;身体棒棒,东张西望”,便是生动写照。

  “隐身”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行。无法“隐身”便总要“现形”。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足不出户便可坐拥书城,鼠标轻点即可藏书万卷。但“虚拟”过于强大,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把我们的时间分割得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斓的信息让我们无所适从、无力选择。

  于是,转发代替了阅读,浏览代替了伏案,点赞代替了热议,百度代替了翻书,收藏代替了购买,硬盘代替了大脑……

  阅读的高度决定精神的高度。试想,如果在咖啡厅里点了一杯“拿铁”,但每次都只是把上面的奶沫给吃了,而下面的咖啡一点没动,将是何等的讽刺?

  “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隐身串门”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被康熙赞为有“古大臣之风”的清代张英,一生博览群书、著书立传,“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处世智慧世代流传。自古至今,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读有所得,必是心有所悟。莫言少年时在一盏微弱的煤油灯下含英咀华,捧着一本《新华字典》,孜孜苦读,最终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书籍是精神苦旅者的休憩港湾,亦是心灵浮躁者的安心之处。不去追屋逐堡,只要花棚石凳,湖畔品茗、月下独吟、抱瓮执锄、寒窗耕读,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读书意境,怎能不让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

  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远离喧嚣、隐身书海,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酣畅淋漓处,犹鱼入大海,畅快,惬意,美妙,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穷其一生,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夜已深,人未寐,一杯香茗,一部经典,心灵没有负载,涉猎止于索取。可以遇见高人的睿智、揣摩智者的洞见,亦可感受著者的匠心、细品世道的冷暖,千帆过尽,心有灵犀。

  “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繁华散尽,月上西楼,捧读的你仿佛空谷幽兰、兀自芬芳。串门无拘束,宾客两相宜。人在天涯外,心在咫尺间。庸常琐烦不能摇曳你,世俗扰攘不能裹挟你。举首邀月,低头浅吟,这样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部厚重而经典的传奇大书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