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严三实”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专题教育的过程,真正把“三严三实”的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质,从而提升自己道德素质和修养,塑造高尚完善的道德人格。
一、修身养德是“三严三实”的内在要求
“三严三实”,首要一条就是“严以修身”,要做到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要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均需以“严以修身”为前提。“三严三实”,涉及修身、用权、自律、谋事创业和做人,也主要体现的对领导干部的“德”的要求,是领导干部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取得成效,关键也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以“三严三实”为标准,修好身、养好德。领导干部参加专题教育,既要按“三严三实”要求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专题教育,真正在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上有一个根本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党员干部正其心、诚其意、修其身、养其德的过程。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做好人未必一定能做好官,因为做官需要更高的素质和人格,但做不好人,肯定做不好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不仅要做好一般的人,而且要做好一个大写的人。这个大写的人,就是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上达到很高要求的人。而要做到这样大写的人,就必须把修身作为做官做人的第一要务,如琢如磨,知之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在实践中,许多人虽然已经成为了领导干部,但并未在道德品质上过关。刘云山同志特别指出,党员干部必须懂得,当了官不等于品行过关,职务高不等于境界就高,一定要把立德、修德、践德作为终身课题。
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修身是人生的根本,只有内在的修好身、养好德,才能外在的做好事。这也就是儒家的“内圣外化”的思想。儒家修身思想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把内向修身与外在做事统一了起来,既为个人修身找到价值的实现途径,又为外在做事提供了人格基础。“三严三实”,关键在“严”、“实”二字,其中,“严”侧重于内向的修养,“实”侧重于外向的做事。严与实的统一,实际上就是修身养德与谋事创业的统一。
二、以“三严三实”为标准修身养德
从“三严三实”的要求出发,领导干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修身养德:
一是以修好身为要求,自觉塑造高尚完善的道德人格。领导干部修身养德的最终目标是塑造高尚完善的道德人格,即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和规范内化为个人内在的品质。只有达到这样的层次和境界,个人道德行为才能成为自觉而非被动的行为。现实中,许多干部出问题,就是因为缺乏道德人格,在没有外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就会丧失道德追求和底线。许多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扮演“双面人”,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也是典型的道德人格缺乏的表现。
二是以用好权为核心,修好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官德的核心,领导干部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拥有因职位而赋予的权力。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权力,是权力道德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权力道德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权力姓公不姓私。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最终来源于人民,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和谋利益的,因此,绝不能沦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其次,有权力就有责任。领导干部担任一定职务,既有一定的权力,又有相应的责任,而且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干部加强权力道德修养,很重要的一点,就要强化与权力对应的责任意识。第三,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法依规进行,而且必须接受法定的监督。不受控制和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滥用,对领导干部来说,就必然会犯错误,严重的甚至会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第四,权力的使用必须审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好了,可以为民造福;运用不好,则会存在巨大的风险。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慎用手中的权力。尤其是纠正和克服“当官发财”的错误观念,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告诫,坚定自己的选择,坚持用权力为人民服务、为公共谋利。
三是以做好事为重点,修好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而尽其责。不仅要廉政,而且要勤政;不仅不能当贪官,也不能当庸官、怠官、懒官;不仅要善于守成,而且要勇于创业。
三、学习传承中国传统修身养德的方法
中国古代社会有修身养德的优良传统,也形成了一套修身养德的途径和方法。领导干部修身养德,需要很好地学习并传承这些途径和方法。
慎独。慎独是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途径。《礼记·大学》提出:“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即在独处无人时也要保持道德上的谨慎和警醒。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人很容易失德。因此,在独处之时,仍然要坚持道德操守,做到不自欺,因为这时的监督者只剩自己了。能做到自己监督自己,那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清代的曾国藩一生修身立德,严格内省,很重视慎独。他认为:“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在他看来,慎独不仅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而且是自强自乐的办法。
慎微。慎微与慎独有密切的关系。《中庸》里也指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之所慎,往往是“隐”、“微”,即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初起之时。人性的特点是,一旦“隐”和“微”被突破,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走向道德坠落的不归之路。“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是微而成”。因此,慎独重点在慎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只有做到慎初、慎微,才能够防微杜渐,守身如玉,保持道德和人格上的高洁。
自省。人与动物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人能够对自己进行道德反思。通过反思自省,人才能够知道自己正误得失,也才能不断取得道德上的进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即每天反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尽力了吗?与人交往是否做到诚信?理论学习传播了吗?对于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来讲,每天也应该自省一下:我们在自己岗位上是否尽心竭力?社会交往是否做到诚信友善?党的理论是否学习传播了?如能每天如此自省,久而久之,政治意识自然会增强,道德境界自然会进步,人格必然会提升。
有畏。有畏即有所恐惧。一个人有所畏惧,行为才会有所收敛;一个人如无所畏惧,行为往往没有底线。有畏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有畏,也不容易犯大的错误。那么应该畏惧什么呢?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应当畏法、畏纪、畏德,有如此三畏,自然会远离错误,远离失德,远离违法违纪与犯罪。
知止。领导干部一个很重要的个人能力,就是要会理性管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作为一个现实的人,总是有各种需求和各种欲望,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和手段满足自己需求和欲望,也是现代社会所鼓励的。然而,如果一个人致力于满足自己无休止的欲望而毫无节制,那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老子告诫道:“知止不殆”、“知止不辱”。只有知道当止之处,就不会有危险,也不会招致屈辱。许多贪官,在根本上都是追求权欲、物质欲、情欲的无限制的满足,最终失去了正常人所拥有的一切。儒家更是把知止看作修身重要的前提。《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知其当止,才能做到专注,才能做到心静、心安,也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反省,最后才能有所体悟和收获。
知耻。知耻,即有耻辱之心。知耻是道德感的前提。孟子指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知耻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是真正勇敢精神的来源。(作者为自治区党委党校副校长)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 2014-03-31 |
践行群众路线需用好“三严三实”这把标尺 | 2014-03-31 |
坚持“三严三实” 推进作风建设 | 2014-03-31 |
整合:“三严三实”——党的作风建设新标杆 | 2014-03-31 |
抓好三个契机践行“三严三实” | 2014-03-31 |
观点摘编:崇德修身第一位 | 2014-03-31 |
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 | 2014-03-31 |
贯彻“三严三实”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2014-03-31 |
深刻领会践行“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 | 2014-03-31 |
以“三严三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 2014-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