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百姓需求是艺术创作的“准星”
胡克非
//www.workercn.cn2016-07-29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这两天,一曲名叫《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合唱作品成了网络焦点。这个曲名取材自某广告语的看似恶搞的合唱作品来自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他们以《感觉身体被掏空》为歌名,刻画了普通白领面对加班的心态,并将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对话融入曲中。今年初,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合唱作品《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就曾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可见这次并非偶然。

  仔细分析这两部作品,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一本正经地说着大实话。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将合唱这种大家印象中严肃庄重的艺术形式与诙谐真实略带调侃的歌词进行搭配,打破了人们对于合唱艺术的固有认知,这样的混搭给人带来极强的新鲜感。

  同时,他们的歌词中带着很强的幽默感和自由感,能反映许多都市青年的向往和追求。面对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青年们需要释放压力、排解积郁,而幽默、诙谐、轻松且不冗长的艺术作品,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于是,一个看似“任性随意”的作品,引爆了舆论。

  很多人常说合唱艺术是老年人的艺术,是属于“公园早晨”的艺术。而对于很多都市青年来说,恐怕很难有时间或者心情来完整欣赏严肃庄重的合唱艺术。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在创作、演唱以及传播方式上的创新,巧妙利用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一定程度上讲是在夹缝中普及了高雅艺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分享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分享美食,分享心情,分享图书,也分享着自己认可的文艺作品。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此举不仅提升了作品的收听范围,又在青年群体中传播了高雅艺术,也许还会收获不菲的商业利益。由此可见,“被需要”是艺术作品的最大“推手”,百姓的需求是艺术创作的“准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