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美好的事物总让人憧憬,就像近来许多人常说的“诗和远方”。“诗和远方”是相对“眼前的苟且”而言的,喻义为高远的精神追求。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正是这种信仰,让无数革命先烈摆脱庸碌生活和物质利益的羁绊,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而不惜血沃中华;让众多党的优秀儿女抛却个人名利得失,为了信仰追求而甘于默默奉献,把毕生心血付诸党的事业和国家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因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共产党人的“诗和远方”熔铸于精神追求和实践改造,我们党走过95年的历程,而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一种超越物质欲望、超越生存需要的精神追求,具有无私、远大、崇高的特质,而且其中蕴含的不仅有理想主义的信念,还有浪漫主义的情怀,更有传统文化的赓续。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的上空徘徊”,《共产党宣言》的这句开篇语,展现了革命者的情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习总书记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种气魄和自信,正是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信仰之所以成其为信仰,其核心是关注了人的终极价值。信仰要解决的是人们对人类、人生、世界、宇宙、自然的认识问题,指导和解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和道德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彻底地终结人类的阶级社会历史,实现没有阶级差别和阶级压迫的社会。这种终极关怀对整体而言,是解放全人类;对个体而言,则是获得完全、充分、自由的发展。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讲,“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瞿秋白曾经说过:“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对马克思主义的坚信,让瞿秋白从信仰中找到了人生的终极价值,面对敌人的利诱威逼而选择慷慨赴死,展示出一名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
和平时期较少有血与火的考验,马克思主义信仰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却同样不可或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很多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有着超越肉体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因而处处表现为有定力、有担当。反观现实生活中那些没有信仰的人,由于没有超越肉体的追求,他们只是为了生存和物质享受而活着,有的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放弃做人的尊严,突破做人底线,即便掌权柄拥富贵,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们的内心也是空虚的,灵魂也是不自由的,他们的人生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他们的生活只有苟且,没有“诗和远方”。在长期执政的今天,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共产党员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我们的精神力量,才能够继续前进,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关于政治工作的哲学漫笔 | 2015-02-04 |
陈先达:职业选择与价值导向 | 2015-02-04 |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党的成功之道 | 2015-02-04 |
我们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 | 2015-02-04 |
信仰是政党之魂 | 2015-02-04 |
社论:光荣属于中国共产党人 | 2015-02-04 |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 2015-02-04 |
从五方面解读共产党人的“初心” | 2015-02-04 |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智慧和... | 2015-02-04 |
仰之弥高 信之如山 | 2015-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