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重视域外汉籍的价值
刘金祥
//www.workercn.cn2016-09-13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再假以时日,梳理出版一部《散佚域外汉文典籍辑存》,就会成为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壮举。

  《型世言》作为与“三言”、“二拍”比肩齐名的明代著名白话短篇小说集,自20世纪90年代由法籍学者陈庆浩教授在韩国汉城大学发现后,受到我国文化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格外关注,以致于一些从事明代文化史研究的专家说,在谈论明朝文化演变尤其是评介明代文学地位,需在“三言”、“二拍”的基础上再加“一型”了。一部文学名著在故国本土湮灭沉寂近三百年,尔后竟然在国外重见天日,使国人唏嘘不已,感慨良多。联系到甲骨拓片流落异域、敦煌画卷散轶他邦,不得不让人生发联想:究竟还有多少中国古典经籍迄今仍遗落在域外?究竟还有多少中华文化精品至今尚在海外流离?

  中华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众多先人的著述广博浩瀚、汗牛充栋,而其智慧之高超、思想之深邃、品性之独特、建树之超拔,均可谓世无匹敌。从甲骨到竹简到帛书到雕版到活字印刷,以及手抄、拓片等等,中华文化的载体所存难以计数。尽管从秦王嬴政的焚书坑儒,到历朝历代的烧书禁书,封建社会文化浩劫不绝如缕,但依旧保存下来无数珍贵典籍文献,堪称文化珍品与瑰宝。遗憾的是,其中很多古籍经典至今仍被外国人所拥有所掌控。从传统文化资源的源流来看,现在还有两大未尽知晓的文化场域:一是深埋地下未见天日的,一是久存域外难以归国的,深埋于地下的随着考古挖掘的渐次开展会逐步袒露于世,而通过各种渠道流失于海外的,不仅难以回归桑梓却数量异常庞大惊人。笔者在此只列举一点朝鲜方面的资料,仅在李朝时代,于奎章阁一处所藏汉文典籍多时高达18万部,其中《医方类聚》一书辑录药方5万多贴,大约950万字,方源来自中国唐、宋、元和明初刊行的153种医药书籍。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奎章阁所藏的18万部中国古籍,多为孤本和善本类的珍贵文献。

  由此我们还可以想到,在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的图书馆、博物馆,还收藏有不计其数的汉文典籍,其中特别宝贵的无疑是敦煌文书。遥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小说史学家孙楷第在东京抄得中国小说史目录,刘半农在法国得到敦煌卷子,加之如今在韩国发现的《型世言》,这些仅为冰山之一角,就足以震惊文化界;如果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寻找与开掘,无疑会有更多中国的孤本、古本、善本和绝版典籍进入国人视野,这对于我国文化以及各种专业史的研究与拓展,将会有难以估量的意义与价值。我们知道,这些汉文古代典籍,在古代是拜中国帝王所慧赐,是中外官员、商人、移民往来迁徙过程中所携带所运送,是来华外国官员、僧侣、教徒、留学人员等有计划的购买和搜集;在清末民初特别是近代,则多是借助侵略战争进行公然掠夺和真假旅行家、冒险家的窃取偷盗。所以,一方面这些古籍大多是真品,另一方面则是分散而不集中,甚至可能一些未曾为世人所寓目,换言之不知这些典籍是否存在。

  因此,不妨作一设想,由国家延聘一批专业人才,到有关国家以付费或无偿的形式搜集整理一份《散佚域外汉文籍目录》,不啻为一件极具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战略举措,不失为一件极为有助于民族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善事。放置这一项目的内容不论,仅就这份目录而言就可成为中华文化上的奇观,足以使人们更充分地了解掌握中华文明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以及中国科技史、建筑史、学术史、文化史、艺术史、医学史、药学史、出版史等等。

  如果再假以时日,梳理出版一部《散佚域外汉文典籍辑存》,就会成为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壮举。从域外汉籍中我们就可以对中古史、近古史,即对唐、宋、元三代的一些文化史实,重新加以估价和重新予以书写。但愿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段内,这个设想不仅仅只是设想。(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