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对主要矛盾的新判断体现鲜明的问题意识
方 真
//www.workercn.cn2017-11-27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各方面进行了科学总结,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判断和理论概括。其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概括意义深远,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是一个重大综合性判断。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集中表现,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从社会矛盾运动过程来反映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两对矛盾运动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与相应的社会形态直接相联系;社会主要矛盾则随着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题和主要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离开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就容易偏离客观实际、偏离重心,容易产生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的“左”的右的或其他形式的错误。而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规律,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解就会流于抽象。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与政策方向的调整和变化。

  从“生产”与“需要”关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如果仍然停留在生产与需要的关系认识上,就无法理解社会矛盾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生产”与“需要”的关系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巨大进步,这样的表述已经不能理解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方式的变化和进步,不能理解人民生活需要的条件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从而就不能理解除了“生产”发展之外,还有社会的民主、法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发展并不都是直接与“生产”相关的,生产力发展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并不就能自然而然地发展和满足新的要求了,这些必须通过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建设来实现。

  其次,“生产”与“需要”关系的表述,更多地是适应在社会供给严重不足、社会需求单一阶段的情况。随着生产与社会建设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关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就逐步变得只具有部分合理性,即只具有与“生产”范畴所涵盖的内容方面的意义。因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此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同样只具有部分的意义。

  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社会发展发生重要阶段性质变的基本标志

  人类社会的发展永远都处于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何发展,都处在由量变向部分质变、阶段性质变的过程,也就是处于体制、机制包括具体制度的变革,而不是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变革。但这些变革的积累,必然会对基本制度在内涵、形式与组织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发生重要影响,使其内涵更加丰富、表现更加多样、方式更加科学。

  所以,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既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的历史过程,又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从供给方面看,不能再笼统地表述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因为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已经由以自然经济与机械化为基础的阶段,发展到工业化特别是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阶段,而社会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在体制、机制和具体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使社会供给大大超出了“生产”的范畴,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及安全、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获得了极大提高。从需要方面看,从商品严重匮乏的阶段发展到了商品供给非常充裕的阶段,而且需要的内容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领域大大扩展,所以不能再笼统地定性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但是,在取得这些巨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还有不少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或者说还有很多方面和领域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平衡、不充分都是相对落后或发展不足的表现。

  所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判断,既反映了生产发展和社会治理各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又超越了生产整体落后、供给严重匮乏的历史阶段,从而是科学的、准确的。如果我们仍然拘泥于“生产”与“需要”关系的表述,就不能反映社会进步的真实状况,就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努力对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程度。

  对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和新概括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明确了新时代发展的战略方向

  问题意识决定政策方向。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其战略、政策和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其针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环境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明确了未来改革和建设的基本方向。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及各方面的重大部署,正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从而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长期指导意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