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面对“培训热”要有清晰的监管和治理思路
//www.workercn.cn2015-09-15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颜庆雄 漫画

  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教育市场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规模迅猛增长的教育市场正在成长为朝阳产业,但在其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滋生着种种灰色利益链条,亟待加强监管。暑假期间,不少孩子参加了各种课程辅导班。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教育机构进行夸大宣传,而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不断续费并介绍新学员。不少培训机构缺乏资质。本期“思与辨”就辅导班乱象成因及治理之道进行讨论。

  主持人:尹传刚(深圳特区报评论员);嘉宾: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官酒瑞(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应试教育的倒逼,利益因素的诱导,使高价辅导班大有市场

  主持人:高价课程辅导班为何大有市场?

  张敬伟:很简单,高价辅导班的存在,有其相应的社会基础。一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依然是应试教育为主,从幼儿园到高考,分数决定一切,辅导班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这是辅导班存在的原因。通过“技术主义”的辅导可以达到一定的功利目的,这对大多数家长颇有诱惑。二是应试教育体制之下,“辅导”已成惯例,学校要办辅导班,社会上也有辅导班,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倒逼,另一方面也有利益因素的诱导,两者形成合力,使高价辅导班大有市场。

  总而言之,应试教育体制下,辅导班难以禁绝,高价辅导班更是大行其道。只有从体制机制的根子上予以改革更新,才能清理掉各类辅导班。

  上官酒瑞:不断增大的社会压力,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在根本上强化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与诉求,反过来形成了大量校外教育培训的市场需求,助推着这类市场的快速发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以市场机制运作,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一些机构想方设法炒作、不择手段公关,这也创造或激发了一些“虚假需求”,并形成了市场泡沫。

  对校外课程辅导班,家长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

  主持人:作为家长,怎样才能识破课程辅导班的优劣?

  熊丙奇:教育培训机构,从本质上说,是营利性的教育服务公司,因此,其应该作为公司,实行工商注册,工商监管,不是什么学校,也不应以非营利机构的要求去要求。但在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培训机构,是需要注册为学校,才能招生的,这貌似很严格,可却将其置于又是学校、又是企业的尴尬处境,以及监管的“灰色地带”——教育和工商部门都可监管,却又都可不监管。家长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也以其是学校的认识加以选择,而不是像一个消费者去购买一件商品一样,对“商品”的性能,企业的服务,进行理性的分析。

  家长在选择教育机构时,要查看其举办资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要及时对其违规招生、夸大宣传,进行举报。作为完全按市场竞争规则经营的教育公司,其生存就在于消费者的选择,如果消费者不选择,这些公司不就难以生存了吗?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就明显违规、夸大,可家长们在选择时却毫不在意,在出了问题时,再去问监管部门为何不监管,这不是一个理性消费者的态度。

  张敬伟:如果所有人都选择辅导班,不选择辅导班的学生极可能成为社会的异类,更可能在应试教育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所以,各类辅导班的存在反而成为常态,排斥辅导班的学生和家长反而心有不安。这导致家长们不得不盲从辅导班,对于辅导班的优劣选择,也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即使挨了宰,也只有默默承受。

  上官酒瑞:如何选择优质的校外辅导培训班?这的确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难题。这几方面是可以参考的。一是识别资质,也就是对培训机构是否获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和认证,对于那些无证经营办学的,要谨慎选择。二是识别师资,培训机构中从事课程辅导的老师,如果具有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也就掌握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通常比那些“立即上岗”的教师要放心一些。三是识别声誉,那些社会声誉好、学员评价高的辅导班,或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品牌连锁机构,往往要比那些“黑作坊”正规一些,教学质量可能也更有保障。四是识别协议,参加培训班不能轻易相信宣传炒作,要事先对课程辅导的内容、费用、效果有清晰的了解,并签署双方认可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样在挨宰受骗的情况下,会有一个救济的途径。

  对校外课程辅导班,家长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既要认识到其积极的方面,也要认识到它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扼杀的消极一面,要谨慎选择、适度选择,更不能盲目跟风,把家庭教育的任务简单转移到培训机构。

  实施诚信档案制度,将那些涉嫌炒作、虚夸、恶意宰人等现象的培训机构记入黑名单

  主持人:现在的教育市场鱼龙混杂,那么应当如何来治理呢?

  张敬伟:强化管理,尤其是在教育资质和培训许可方面要有明确的准入标准,不可使培训市场泛滥成灾。根本之策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

  熊丙奇:首先,所有培训机构,今后都实行工商注册,实行工商监管,不再挂学校的牌号,这既避免教育培训机构以学校旗号招生,也有利于归口监管部门,防止部门间推诿、踢皮球。作为公司的教育培训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公司法,目前舆论关注的教育培训机构欺诈消费者、夸大宣传等问题,都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以治理,追究培训机构的责任。

  我国当前存在旺盛的“培训热”,这确实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但是,治理“培训热”,不是打击合法的培训,而是打击培训中的不合法行为,让培训机构规范、合法经营,同时深入分析导致培训热的根源对症下药,这才能有效治理。这可将政府部门治理的力气花到该花的地方,亦即公司的归公司,政府的归政府。

  上官酒瑞:工商部门应当与教育部门联合,依法对那些无证经营的办学机构进行清查,对那些审批和实际经营业务不符的进行依法整顿。充分发挥民办教育协会的行业组织作用,对校外培训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督,维护行业声誉。可通过实施诚信档案制度,将那些涉嫌炒作、虚夸、恶意宰人等现象的培训机构记入黑名单,并公之于众,接受媒体与社会监督。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