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2013年理论学术研究观点要览(上)
//www.workercn.cn2013-12-30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CFP供图

  经济学篇

  鼓励“生产性努力”,遏制“分配性努力”

  立“先规则、明规则”,弃“后规则、潜规则”

  随着长期超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难以为继,“政策红利”的“喷涌式释放”已告一段落,体制改革也已挺进到一个攻坚克难的“深水区”阶段。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应作何调整,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动力何在,如何把握好“升级”的要求与当前改革举措的内在联系,成为当前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学者认为,“反腐倡廉”、“简政放权”、“民营新政”、“城镇化”与“美丽中国”是跨越“制度转型陷阱”和经济升级的关键词。学者指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一是继续“退够”:包括调整反思消化前阶段的负面遗留物,如“要素价格扭曲”和“虚拟经济泡沫”等;二是升级“硬件”:“简政放权”,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升级“软件”:鼓励“生产性努力”,遏制“分配性努力”;让企业成为竞争规则的商定者,让“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升级“制度环境”:让此前各阶段累积起来的法律规制等改革成果升华到“法治”高度,也即“先规则、明规则”,而不再是“后规则、潜规则”。

  市场和政府职能需进一步合理界定

  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管的要管出水平

  发挥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的各级作用,以及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是当前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三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并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的要求。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如何发挥作用,取决于政府怎么样管和在哪些事情上管,如果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规范政府的职能,不该管的要坚决不管,该管的要坚定不移地管好、管出水平。还有的学者认为,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科学的宏观调控在于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尽可能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也有学者认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提高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能力。政府的宏观调控要更多地通过市场的传导机制来表现、实现,比如通过价格杠杆、通过各种市场参数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等等。政府和市场的职能需合理界定,两个方面需更好地分工和配合,这是使整个发展效率不断提高、发展代价不断减少的基本制度性保障。

  涨工资:重点应放在初次分配

  分工资:“提低控高”缩小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更加引人关注。除了“涨工资”,人们也更关心“分工资”,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有的学者认为,收入分配应“公平”优先,采取“提低控高”的办法以缩小差距。有的学者认为,对于我国不断加大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应该认识到我国初次分配的不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初次分配上。对于二次分配,应把重点放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上。有的学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健全完善市场,早日形成生产要素的供需双方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农民工城镇化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消除劳动力市场上不对称行为;在工资、福利、升迁机会等存在差别的状态下,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扩大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让更多的人都能得到同等受教育待遇,使劳动者有更好的机会升迁;鼓励创办小微企业。

  “农地入市”朝着可交易方向发展

  允许抵押的仅是分离出的经营权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以及城市房价不断飙涨,土地制度改革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就土地流转而言,有学者认为,鼓励“农地入市”向可交易方向发展,“土地抵押”就是变相买卖,这些是土地从集体转向私有的征兆;由于目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很小,未来会进一步修改城乡规划法,受此影响,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另一些学者则强调《决定》中的“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这一前提,强调允许入市的仅仅是某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民集体所有性质仍没有改变;允许抵押的也仅是从承包经营权中单独分离出来的经营权,而承包权作为物权不允许抵押,这使农民失地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作者孙咏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社会学篇

  教育与就业公平形塑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梦为每个人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以最大公约数凝聚了社会共识,提振了民族信心,绘制了国家未来的美丽蓝图,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并通过为每个人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而使之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正因为如此,在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同时,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才能够保障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有学者指出,教育机会既影响着每一个人奋斗的起点的公平,也影响着每一个人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现代社会的就业,就是在教育文凭的分流中将人们安置在不同收入水平的职业岗位上。所以,教育的公平与就业的公平才最终形塑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但不能忘记的是,对于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年公民来说,“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梦的实现程度。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