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教育扶贫 找准靶克难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圆桌对话」
//www.workercn.cn2018-03-1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嘉 宾: 管培俊委员(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李文辉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邓 晖 晋浩天 张 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打响脱贫攻坚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扶贫该如何靶向施策?本报特邀三位代表委员出谋划策。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主持人: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有怎样的意义?和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教育扶贫有什么特殊性?

  管培俊委员:贫困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以及历史文化因素以外,教育滞后是贫困落后的最终根源。我们在不少地方看到,长期贫困,教育落后,往往导致人们动力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贫困地区发展与建设,形成了恶性循环。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志,准确地概括了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基础性地位、先导性功能、根本性作用和特殊重要的意义。贫困群众只有依靠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脱贫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教育可以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劳动技术技能;教育还能消除精神贫困,提升精神文化境界,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从思想上拔穷根,才能真正脱贫;即使是脱贫以后,要巩固脱贫成果,也需要教育的持续发力,以防止脱贫再返贫的现象发生。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从始至终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教育扶贫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重要的途径和治本之策。

  朱永新委员:教育可以作为手段,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和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同时,教育对满足贫困人口精神文化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可持续性作用。

  李文辉代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原因是条件性贫困和素质性贫困。其中素质性贫困很突出,全州贫困人口人均受教育程度仅7.6年,40%的农村群众不会讲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3.8万贫困学生,占全州学生34%.可以说,教育是制约怒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之一,因此教育扶贫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均衡发展,留住学生留住老师

  主持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当前教育扶贫工作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管培俊委员:一是实现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目标难。目前,许多地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不合理,往往是村里学校师生匮乏,而县城学校又人满为患。

  二是发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难。贫困地区一方面劳动力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强。对职业教育有效需求不足,支持就不够,校企合作就动力不强,技术技能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难。农村贫困地区的师资匮乏、编制紧张、合格教师不足等,正是教育扶贫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最痛点。虽然出台了特岗教师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但真正下到贫困地区的教师仍然较少,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现象仍然存在。也由此导致了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教师匮乏导致教育落后,教育落后加重当地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加之各方面复杂因素,加深了当地的持续贫困。

  朱永新委员: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于留住人,要留住学生、留住老师。特岗教师计划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相对于贫困地区对教师的需求来说杯水车薪。中等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是离农村贫困人口距离最近的教育类型。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办学基础薄弱;吸引力不足,贫困家庭选择中职学校的意愿不强;发达地区优质中职教育资源未能有效发挥帮扶贫困地区作用等。

  李文辉代表:在怒江,教育扶贫的痛点在于适龄儿童的语言问题,多数少数民族孩子在上学前都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难点在于义务教育不均衡,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地方,义务教育就搞得好;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地方,义务教育就搞得较差。教育扶贫还有一个堵点,就是教学水平差距大,在农村贫困地区普遍缺少好老师,教育教学水平比较低。

  统筹规划,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主持人:教育精准扶贫必须先找准靶。接下来,教育扶贫应向何处发力?

  管培俊委员:首先,要统筹规划,整合教育扶贫力量,形成扶贫攻关合力。教育扶贫要与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教育扶贫资源要统筹部署,集中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力量,用在最具效益的地方。

  其次,抓队伍。要进一步为乡村教师落实编制问题,提高待遇、补贴等。教师的待遇、补贴等应根据地方的偏僻程度、贫困程度以及学校层次分类管理、分级考核,同级别贫困地区教师待遇要远高于城镇教师。此外,还要为教师全方位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扩大安居工程实施范围,创新安居工程实施方式。

  最后,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国培计划”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向中西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朱永新委员:建议实施“中职教育扶贫国家工程”,把“中职教育脱贫”作为教育脱贫的重要工程,通过职业学校给学位、企业给岗位、财政综合保障三管齐下,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劳动力)”和未完成学业但具有就业潜力的青壮年送进中职学校学习。

  同时建议实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职教育能力提升计划”。将贫困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部分,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上。办学有特色、直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就业和创业融合前景较好的中职院校,应纳入重点支持对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保障办学质量。

  李文辉代表:近两年来,怒江州实施14年免费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中,学生全部免费读书,鼓励学生读高中,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我们同时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没有一个贫困学子因为贫困上不了大学,效果较好。但怒江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差,吸引人才难度大,招不到更多的好老师。此外,现在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解决了,但上学远的问题还存在。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把14年免费教育落实好,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大力办好职业教育,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