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真挚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政治品格。这种情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秉持了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传承了以民为本的精华,凝结了个人成长的经历。
真挚为民情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如何对待人民,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是最根本的分野。对人民的感情,包含感性的体验,但更深层次的则来自理性的认识,最根本的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指出,“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为民情怀深刻地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真挚为民情怀秉持了中国共产党的传统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发展历程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深切回顾,“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到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同志关于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用“三个不能”表明共产党人的心迹:“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真挚为民情怀传承了以民为本的精华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习近平深为传统文化所浸染,特别重视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用“魂”、“根”、“土壤”、“基因”、“血脉”等来形容。习近平在著述讲话中经常引用有关民本的至理名言。诸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等。习近平尤其从官与民的角度强调,心无百姓莫为“官”。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倶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等等。习近平2013年11月在山东菏泽考察时念了古代县衙留下来的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感慨指出,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真挚为民情怀凝结了个人成长的经历
真挚情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突发的、偶发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和时间中逐渐凝成的。习近平16岁下乡,在陕北农村待了7年,当过大队书记。大学毕业后从军委领导秘书来到地方,先后担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厦门市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长,浙江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然后进中央任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直到十八大后担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履历中,一是层级全,几乎担任过各个层级的领导职位;二是地域广,从西部到中部到东部,从农村到城市,从落后地方到发达地方。这种丰富的经历,使得他能有机会多层次接触群众、接触各种不同的群众,为涵养出浓郁的为民情怀提供了基础。习近平出身于革命家庭,受到严格的家风熏陶。父亲习仲勋曾多次对习近平说:“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习近平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当知青,与老乡们甘苦与共。这段经历对习近平人生影响极大,他后来多次回顾在陕北插队的经历:“我那窑洞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村中心。每天晚上,老老少少络绎不绝,讲古今中外,讲他们感受到的新鲜事”:“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八年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插队的经历,让我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心里更惦念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我当了7年农民,最大体会就是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实在不实在,老百姓就怕空洞无物、不干实事”:“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在各个职位上,都注意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习近平在正定当县领导时,习惯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大锅饭,一起蹲在树下吃饭聊天,总是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和群众打成一片。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生活了17年半,“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在宁德,习近平倡导开展“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全力推动闽东地区摆脱贫困。在福州,习近平大力倡导开展“四个万家”活动,即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交朋友,为群众送温暖、办实事,努力做到廉政、勤政。这些早年的实践和情感,日久而凝成为牢固的品质。
以上这些因素,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既有历史的,也有当代的;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它们有机结合共同涵养了习近平的为民情怀。(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谈“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 | 2011-03-01 |
群众路线:聚力中国梦的根本工作路线 | 2011-03-01 |
以群众利益为根本 全力推进我区群众路线教... | 2011-03-01 |
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 | 2011-03-01 |
宁使一家哭 不让一路哭 | 2011-03-01 |
不断深化对习近平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 | 2011-03-01 |
理论周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选择 | 2011-03-01 |
博大深厚的为民情怀 | 2011-03-01 |
强化红线意识 促进安全发展 | 2011-03-01 |
四中全会的“六度”看点 | 201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