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五水共治”是转型升级“组合拳”关键一招
“五水共治”是建设“两美”浙江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是从根本上实现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五水共治”在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有效投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关键一招。
“五水共治”构筑倒逼机制,推动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环境是一个地方产业的“透视镜”,水清则产业层次高,水黑则产业层次低。因此,水环境治理看起来是个环境问题,实际上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五水共治”是一个系统性的倒逼机制,它通过环保加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消化过剩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譬如,鄞州区利用“五水共治”的倒逼机制,一方面,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型;另一方面,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中国南车、中集物流等一批高科技龙头企业,201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五水共治”与扩大有效投资紧密结合,带来治水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广阔发展空间。治水不是空话,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来支撑,治污工程、防洪工程、排涝工程、供水工程都是大项目,而且产业链条长,能迅速形成实物工程量。因此,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宏观背景下,有效的投资项目对稳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去年以来,全省各地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紧缺性、关键性、带动性和社会最关注的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不断改善我省水资源环境和水系结构。与此同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水利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调动社会各界治水积极性。既运用市场机制鼓励浙商回归投资治水项目,又广泛发动浙商投身家乡公益治水。2014年全省涉水产业投资达到5000亿元,通过治水,有力带动了有效投资,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
“五水共治”融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的水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因水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新诱因。有效防范和化解水环境群体性事件,事关长远发展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形象。“五水共治”融入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实现水生态系统自身良性循环进而实现人水和谐的保障。通过“五水共治”,改善河道水质,治理洪水之患,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与自然和谐相处。譬如,杭州市在黑臭河道治理中,以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为宗旨,除了使用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等传统手段外,还综合运用水生植物种植、微生物修复等生态治理方法。这不仅净化了水体,保护了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主动协调人与水的关系,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五水共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治污不是为了牺牲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五水共治”把绿水青山转化成能产生财富的现实生产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实践证明,只有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才能保护好、发展好绿水青山,保护好、发展好生产力,真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譬如,丽水市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引来八方游客,养生产业迅速崛起。丽水由此确定生态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房产业、医疗与健康管理业等发展重点,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了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五水共治”治出了浙江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党员干部作为治水工作的领头雁、排头兵,在“五水共治”中,从制定规划开展顶层设计到具体操作挂出作战图,从五级河长制到一河一策,处处可见党员干部的身影。治水让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贴近、更加贴心,让干部的考核升迁和百姓的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治水,我们的干部消了官气,接了地气,除了暮气,添了朝气。治水治出了干部精气神,治出了队伍新形象,扭转了一些机关之前存在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五水共治”这面镜子照出了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全面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照出了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照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袁涌波,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
重大决策和实践的理论贡献 | 2014-02-21 |
落实生态兴农 建设美丽田园 | 2014-02-21 |
续写好温州改革发展创新史 | 2014-02-21 |
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 | 2014-02-21 |
重实干 勇争先 勤为民 | 2014-02-21 |
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 2014-02-21 |
“八八战略”绘到底 提神振气抓落实 | 2014-02-21 |
关键是人的城市化 | 2014-02-21 |
浙江新速度:新的信心指数 | 2014-02-21 |
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 2014-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