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四、严以律己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习近平
对严以律己的要求,我们应主要抓住四个方面:敬畏、慎独、慎微、自省。
(一)敬畏
我们赞颂“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尤其是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的精神状态,但不是说不要敬畏之心。人人都应当有敬畏之心。对领导干部来说,要敬畏什么呢?
1、敬畏群众。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始终信赖群众、依靠群众,拜群众为师;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敬畏法纪。奉公守法、公正廉明、洁身自好,绝不触犯党纪国法的“高压线”。
3、敬畏权力。权力这把“双刃剑”,用之于民善莫大焉,用之于己贻害无穷。始终对权力心存敬畏,秉公用权、为民用权。
4、敬畏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事实,不搞历史虚无主义。其次要用好历史,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历史昭示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第三历史是人民写的,我们在任想什么做什么,在历史上都会在不同范围以不同方式留下一笔,因此要对得起历史,胸怀历史责任感。
5、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敬畏自然就是毁灭我们自己。自然是一个有机体,开发建设要以保护这个有机体为前提。自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规律,违背规律干蠢事傻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教训深刻,我们要永远铭记。
其他如敬畏生命、敬畏父母等,总之,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做到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二)慎独
慎独,简言之,就是谨慎独处。如果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谨慎从事,严于律己,这就是慎独。
什么是独呢?独,通常是指一种特殊的空间环境,在一种环境里,除了自己,没有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没有约束,没有监督。
独,今天还应当包括一种特殊的权力地位。这种权力地位,可以使自己自主决定、自由裁量,而无需同别人商量,或无需让别人知道,或无需报告行为结果。党政一把手,往往可以获得这种权力地位。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具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处于这种权力地位,比如一定额度内的资金自主支配权,一定范围里的人员自主“组阁”权,一定时期内的项目自主管理权,等等。
为什么要慎独呢?一般说来,当处在有人盯着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行为。没有监督时往往容易放松要求,随心所欲,甚至忘乎所以。因此,此时特别需要谨慎。人一旦处在特殊的权力地位时也是如此,容易自我膨胀,容易产生一言堂、专断独行、专横跋扈等不正确的做法,因此,此时特别需要谨慎。
要慎独的道理还在于,独者不独。所谓独处,其实,只是一种自我感觉。很多时候,独者不独。证明这个道理的一个著名事例,是《杨震暮夜却金》,此文记述: 杨震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做了昌邑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说:“这么晚了,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这个故事主要说明的道理是,独者不独。我国还有很多其他俗语都是说明这个道理,例如,“隔墙有耳”,“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因此,“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现代技术,把人的私密空间挤压得越来越小,使独处更加不独了。很多时候,尽管我们看似在独处,但我们一定要把自己设想成处在监控的眼皮下,从而做到慎独。
(三)慎微
我很小就听人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文化大革命”期间听传达文件,学到一句话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它与“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可算是异曲同工,虽然要更加深刻。
后来,书读多了,此类名言警句也越看越多。比如:“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等等。
所有这些,均在提醒人们两个字:“慎微”。慎微是说,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节、小处,要谨慎,要慎重,要高度重视,要妥帖处置,否则,小事会酿成大麻烦,小节会变成大问题,小过会化为大错误,后果十分严重。
这是古人总结无数人生经历而得出的至理,也是被今人一再验证了的天则。
慎微本身所固有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性,使它很快被引申用于处理人际关系和日常事务的原则。它提醒人们:不拘小节,可能影响大局;不把问题处理在苗头,可能酿成大乱。例如,我们不止一次地听说,外商来洽谈旅游合作,因当地合作伙伴以野生动物招待而兴趣全无;外国同行来考察药品生产项目,由于当地陪同官员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而打道回府;一位官员随口一句话引来媒体围攻……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做工作,都不要忽视不起眼的小事或细节。小事可以坏大事,细节可能毁全盘。
每遇朋友戒烟,我都提醒,无论戒了多久,哪怕已戒十年,一支也不要抽。抽了一支,就有可能死灰复燃。因为,他抽的不是一支香烟,而是破了一道防线。
腐败,有可能从收一个“红包”开始,因为,一收“红包”,就破了防线。一些领导干部最后沦落为贪官,就是从这个“第一次”开始的。慎微,就是要永远严防这可怕的“第一次”。
分别讲了慎独和慎微之后,我想总起来说三句话:首先要把它们作为一种自我道德修养方法来使用。要想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慎独、慎微吧!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能独善其身;小事情也能把控住自己,道德修炼就到家了。第二要把它们作为一个道德原则来遵循。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于是,慎独和慎微就具有自警和自励的双重意义。第三要把它们作为一个道德目标去追求。这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获得这种境界,就能自觉做到有监督和没监督时一个样,小节和大节一样重视,在任何时候都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四)自省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省察。目的是看看自己的言和行如何,特别是有什么闪失或过错没有,以便适时调整或校正。
这里的“自”,既可以指个人自身,也可以指一个组织,一个民族自身,但主要是讲个人。
自省,是孔子提出来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说他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可算是运用自省方法最早的名人了。从此之后,自省为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等所推崇,并予以应用,其中,唐太宗李世民自省的故事最为著名。他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意思是说,“我每当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所怨恨。”
从认识过程来看,自省至少包括三个环节:自我回顾、自我评价、自我检查。
自我回顾。我们要自省什么?在我看来,一是回顾所说,二是回顾所为,三是回顾所思,有人称之为“过电影”。
事事回顾,是一事一反省,天天回顾,是一天一反省。这两种回顾是最基本、也是最大量的自省。月月回顾、年年回顾,是一种阶段性的回顾。“日计有余,岁计不足”,是年终回顾的发现。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就是回顾之后,自己对自己所说、所为、所想作出自我判断,即明辨是对还是错,是妥还是不妥,是该还是不该,是有价值还是没价值,尽责了没有,效果如何,各方满意与否等等。自我评价是自省的重要环节,只自我回顾,不作自我评价,达不到自省的目的。
自我评价是自己评价自己,但不是以自我为标准,而是以言行效果为标准,效果标准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标准。例如,评价对还是错,以言行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为标准;评价妥还是不妥,以言行是否适合当时的时间场合为标准;评价该还是不该,以言行是否合乎一定的行为规范为标准;评价有价值还是无价值是以言行是否产生实际意义为标准。评价上项目的决策、发布政策的决策、修改规划的决策,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决策等,以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化、和谐社会构建为标准;执政用权,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
在自我评价环节,最怕把问题评价为成绩,把缺点评价为优点。对此要特别注意。
自我检查。这是自省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把自我评价中感觉或认识到的自己不对、不妥、不该的言行查出来,酝酿补救、调整、改正的思路。
自我检查是自省中最需要有勇气,也是最反映一个人修养高低的环节。前两个环节自我回顾、自我评价,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障碍,自我检查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有的遮遮掩掩,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有的对自己过于宽容,对问题满不在乎;有的揽功诿过,把问题推给外部,推到他人身上。如果是这样,就根本没有自省。
领导干部应当把自省运用于道德修养、政治修养、工作反思。
“三严三实”是一种境界 | 2014-03-26 |
整合:“三严三实”——党的作风建设新标杆 | 2014-03-26 |
以“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 | 2014-03-26 |
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 | 2014-03-26 |
坚持“三严三实” 弘扬焦裕禄精神 | 2014-03-26 |
“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永恒的从政准则 | 2014-03-26 |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治吏 | 2014-03-26 |
深入学习践行“三严三实” 以良好作风做好... | 2014-03-26 |
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 2014-03-26 |
践行“三严三实”要勇闯“人情关” | 2014-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