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刚刚结束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意见》,从大连发展实际出发,着眼于国际国内新形势,顺应发展新要求,全面谋划了我市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定了谱写“中国梦”大连篇章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作为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坚持市场导向改革,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市原有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正逐步弱化。发挥体制机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更大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显得日趋紧迫。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一方面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一律取消审批;凡是基层更为有效的,一律下放审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有效监管其土地使用与资源利用。另一方面,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与人员,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切实担负起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大幅减少政府对微观事项的管理和干预,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最优化。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
聚集“加减乘除”,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我市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的重大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支撑和维系这种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是产业结构升级。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于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演进。一是形成合理的产业序列。处理好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加强基础产业的发展,提高基础产业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能力;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培育收入弹性高、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快和能有力带动增长的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二是提高产业关联效应。按照社会化分工要求,加强产业间专业化协作,增加相互服务功能;通过技术关联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间技术合作;发展关联度大的企业,通过前向、后向及旁侧关联,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加强产业间投资关联,增强投资的产业波及效果。三是促进产业增长速度分布的协调。采取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作、渗透等多种方式,既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巨大市场,也可缩小传统产业与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增速的差距。要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消除其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使高增长的主导产业、减速增长的传统产业和潜在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间的增速差距及数量比例合理化。四是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根据我市产业技术实际状况,采用相应措施,弥补产业技术断层,矫正产业结构扭曲现象,缩小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差距,使产业间在加强技术关联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激发转型升级的内存动力
创新创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市结构优化、先行先导的重要支撑。我们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同时还应看到,创新是非线性渐近累积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加强官产学研合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创新合作机制和模式,不断优化科研成果产业化机制和渠道,提升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承载支撑能力;调动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等;引导企业提升品牌观念,大企业应在产品研发、产品创新和质量改进上多下功夫,中小企业应通过市场细分,力争局部市场垄断权,形成带动多个企业的“区域品牌”。二是切实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形成完善的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体系。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我市各产业领域由“微笑曲线”的低端向高端攀升,在发展中更好地体现质量与效益,实现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注重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根据技术创新实际需求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通过股权融资、创业资金支持、购房补贴、落户奖励及优惠提供创业场所、标准用地等实际措施,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为其创新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
保障改善民生,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是改革开放成效的具体体现。我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的发展目标,一要全面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二要进一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针对社会安全保障的新形势,强化抗风险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三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领域既有事业也有产业。应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市场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驱动、化解过剩产能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作者系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四曲”齐奏和谐秀美乡村之歌 | 2013-08-19 |
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出彩 | 2013-08-19 |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更有作为 | 2013-08-19 |
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城市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 | 2013-08-19 |
“四个全面”: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 | 2013-08-19 |
聚焦:高层密集发声“四个全面”“创新驱动... | 2013-08-19 |
以“四个全面”统领建设新江苏 | 2013-08-19 |
着眼大格局 把握大逻辑 凝心聚力谋改革 | 2013-08-19 |
中央新闻网站总编辑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 | 2013-08-19 |
以落实“四个全面”破解六个难题 | 2013-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