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五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重要讲话
今天的中国,正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仍然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持久战,需要一大批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英雄人物,需要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精神,去克服前进道路上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一部气壮山河的抗战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历史将永远铭记为抗日战争胜利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蕴含党和国家对抗战英雄的最高礼赞,承载全体中华儿女对抗战英雄的无比敬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必将鼓舞亿万人民沿着英雄的足迹前进,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起磅礴正能量。(全文阅读)
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四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重要讲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我们要铭记历史教训,弘扬抗战精神,珍爱和平,共谋发展,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实现中国梦”的号召,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庆祝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就是为了深刻认识过去,更好走向未来,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把民族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中华民族素有深厚的凝聚力和强大的向心力。纵览历史长河,每当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就会成为中华大地上最令人荡气回肠的一幕。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党派、民族、阶级、地域,众志成城,义无反顾,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团结和全民抗战的局面,从而使中华民族能够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持久抗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全文阅读)
坚守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
——三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重要讲话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
“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中国的发展壮大必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
……
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数十次提到和平,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现实发展等各个方面强调了中国珍爱和平的强大信念、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郑重表明为了人类共同理想,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全文阅读)
让历史的火炬照亮未来
——二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重要讲话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正是为了牢记历史的教训启迪,汲取历史的智慧力量,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留下的不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史、中华民族的心灵史。(全文阅读)
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一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这对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伟大的抗战精神,是矗立在这一历史转折点的精神丰碑。回首那段战火纷飞、血雨腥风的岁月,在外敌入侵、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千千万万英雄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宝库,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历史不朽,精神不灭。我们纪念抗战、缅怀英烈,就是要从那段悲壮史诗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全文阅读)
北京高师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 2010-10-19 |
杨义:回到本来的孔子 | 2010-10-19 |
学术的品性 | 2010-10-19 |
嵩阳书院地位与作用:思想文化道德的凝结 | 2010-10-19 |
姚奠中:“充海阔天高之量 养先忧后乐之心” | 2010-10-19 |
明儒刘宗周的为学之道 | 2010-10-19 |
三论学史 | 2010-10-19 |
学者不可无宗主 而必不可有门户 | 2010-10-19 |
《孙子兵法》的生命解读 | 2010-10-19 |
何兆武:史中人生,愧煞人间 | 2010-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