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孙子兵法》的生命解读
杨义//www.workercn.cn2014-02-2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杨义,澳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一年多以前,中国新闻社苏州分社、澳门分社的记者对我作了一次采访,希望我谈一谈读《孙子兵法》的体会,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千古之谜。比如,孙武才三十多岁,未见以前有他的战争经历的记载,为什么一出手就写出兵法十三篇,成为千古兵家的圣典?吴楚柏举之战,吴军声东击西,以少胜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十几日就打下楚国的首都,运用的显然是孙武的战略战术,为什么《左传》没有出现孙武的名字?《孙子兵法》蕴含着哪些家族文化基因,应该如何解读?《老子》《孙子兵法》《论语》是春秋战国之际最早的私家著作,能否对其著成的时间进行编年,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生命联系和差异?从宋襄公“蠢猪式”的战争观和战争行为,到《孙子兵法》称“兵者,诡道也”的战争观和战争行为,折射了兵学史和战争史的何种历史性的发展?这些都是研究《孙子兵法》必须解决的发生学和文化基因的问题,必须对之作出有血有肉的智慧和生命的还原。

  混合着大地的血迹和老子式的道

  《孙子兵法》的大智慧,是蘸着血写出来的,并非空泛的纸上谈兵。据先秦子史典籍记载,春秋时代大国争霸,大国兼并小国的战争频繁。《孟子·尽心下》说:“《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亲历这种战争环境而出身将门的兵学天才孙武,在祖父孙书伐莒时已是十余岁的少年,家学承传,堂前商讨,案前凝思,列国杀伐和将门论学的交织,给兵学经典的形成注入了丰厚的经验和博大的智慧。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