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如何让上级的好政策好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既是检验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和“八个带头、八个自觉”要求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基本尺度。当前,在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着抓与不抓一个样、落不落实一个样,只想保“位子”、不愿挑“担子”,惯于开“顺水船”、怯于走“上坡路”等思想和行为,对于上级的好政策好措施,或者不负责任地束之高阁,或者落实起来瞻前顾后、避重就轻、应付了事,群众对此极为不满。因此,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抓落实,以怎样的行动抓好落实,用什么办法把上级的好想法变成现实,已成为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实际问题。
要把好想法变为现实,就必须提高认识、强化自觉。能否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执行者的态度。群众中有句顺口溜:“千忙万忙,不抓好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抓好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抓好落实就是白条。 ”它非常真切地道出了群众对抓好上级政策落实的共同心声。当今时代,上级精神公开透明,社会信息传播迅速,从政策出台到群众知晓基本“直通”,如果在落实这个环节上推拖遮掩、打折变通、应付了事,那就无异于自欺欺人。对上级要求敷衍塞责、落实不力,不但直接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抓好上级决策部署的落实,既是政治纪律的要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我们必须树立“抓好落实是命令”的意识,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做到绝对服从,认真落实不走样;必须树立“抓好落实是纪律”的意识,落实上级要求不讲条件、不阳奉阴违;必须树立“抓好落实是品格”的意识,不惧谋事创业之艰,用抓落实的成果体现党性、兑现“三严三实”和“八个带头、八个自觉”要求;必须树立“抓好落实是本分”的意识,从长远着眼,不急功近利,当一任官、负一任责,跑好属于自己一棒的“接力赛”,无愧于自己的党性良知、对得起一方百姓、经得住历史检验。
要把好想法变为现实,就必须联系实际、融会贯通。上级要求源自宏观、属于共性,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抓好落实就必须结合实际,在“上”与“下”之间接通“神经”、打通“血脉”。如果执行者不过脑、不用心,上边说啥我说啥,简单机械搞落实,其结果必然是要么执行走样、要么让政策放空;如果对上级要求一知半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推着干、干着看,上下一般粗地对待落实工作,不仅与制定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还会助长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之风,引起干部群众极大反感。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吃透上级政策上下功夫,在把握当地实情上下功夫,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只有真正做到在解读诠释政策上与上级 “对焦”,在筹划执行思路上与上级“对表”,在上级精神与群众期望诉求上“对接”,找准“上情”与“下情”的对接点,找准“内情”与“外情”的契合点,找准抓落实的“着力点”,才能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要深入研读上级政策,不仅对政策出台的意义和意图深刻领会理解,对其具体要求和实施条件了如指掌,还要从操作层面和细节入手,把宏观性的措施变为简单易行的举措,把抽象性的指示变为明确具体的指令,把原则性的要求变为令行禁止的纪律,把落实变为从细从严从实的工作过程,对贯彻落实的步骤、方法和路径做到胸有成竹。要找准抓落实的结合点,既要掌握上级要求的“一般性”,更要熟稔自身情况的“特殊性”,找准“卡口”,选好“活接儿”,同时还要充分估量抓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设计好“安全阀”和“密封圈”,以实现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的“无缝对接”。要找准抓落实的相似点,借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尤其要多学习借鉴同类地区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做法和经验,避免走弯路、出失误。
要把好想法变为现实,就必须咬定目标、压实责任。对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得好不好,最终要拿成效来说话。我们一定要牢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古训,在抓落实上绝不能前紧后松、虎头蛇尾,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框定“任务栏”、确定“时间表”、画定“路线图”,形成环环扣紧目标、层层压实责任、步步跟踪问效的工作格局,实现抓落实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责任就是压力,落实就像弹簧,责任压得越紧越实,促进落实的力量就越大,实现目标的保险系数就越高。要运用“目标式管理”的方法建立责任落实体系,做到“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责任分解具体化”,将上级的每一项政策、制度和措施细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实行定性、定量、定岗、定责管理,形成覆盖全、衔接紧、责任清的落实链条。要运用“清单式管理”的方法强化责任刚性,对应抓落实的工作程序,按照初始建账、定期对账、随机查账、终期交账的监督方式,确保抓落实工作在每个时段、每个环节都有人担责、有人问责。要运用“激励式管理”的方法建立压力传递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性,确保落实工作一抓到底。
要把好想法变为现实,就必须慎独自律、常思常想。多做工作、少犯不犯错误,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自警自励的问题。古人认为,“诚其意、正其心”是“修、齐、治、平”的前提,而慎独自律、“一日三省”是达到诚意、正心的根本途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自省、勇于自律、勤于自勉,使自己意念真诚、心术端正,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用全部心思抓好上级决策部署的落实。要经常反思自己党性强不强,对照党章要求和“好干部标准”反省自己,对照“三严三实”、“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和“八个带头、八个自觉”的要求检查自己,勇于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愿于争先恐后求上进,在抓好落实中讲党性,不怀私心杂念,不贪浮功虚名,努力做到事事出于公心、处处合乎宗旨。要经常反思自己为政勤不勤,敢于拷问自己到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多少心血、作出了多大贡献,时刻修为精神境界。要经常反思自己为政廉不廉,常照心灵镜子,及时发现隐忧,经常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养成深思事理、明辨是非、谨言慎行的品行,砥砺心存敬畏、坚守正道、脚踏实地的风骨,真正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以优良的人品和官德支撑起肩负的重任。
要把好想法变为现实,就必须敢于担当、无愧职责。推进发展是硬任务,抓好落实是硬功夫;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干不成大事,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的人抓不好落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果缺少“利在人后、责在人先”的思想境界,缺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勇气,缺少敢抓敢管、立说立行的工作激情,就很难做成大事业。要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遇到问题和阻力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拍板决策坚持真理、大胆果断,出现失误敢于报告实情、承担责任。敢于担当,靠的是信念,讲的是原则,比的是付出,拼的是智慧。要做到敢于担当,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坚持公理正义、不畏歪风邪气,忠诚于党鞠躬尽瘁、为了事业无怨无悔。要做到敢于担当,就必须有博大的为民情怀,敢于为民请命、乐于为民造福,甘当群众的主心骨和代言人。要做到敢于担当,就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看待问题有眼光、有深度、有见地,开展工作讲政治、讲科学、讲理性,推进落实有逻辑、有步骤、有章法。要做到敢于担当,就必须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敢闯敢试但绝不胡拼蛮干,敢于力排众议却不独断专行,善于通权达变又不铤而走险。要做到敢于担当,就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既与上级保持一致又不机械刻板、墨守成规,既认真执行制度又敢于指出政策不足、善于弥补制度漏洞,既能谨慎从事又能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
古人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也。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胸怀全局、倾注真情,求真务实、攻坚克难,才能更好地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尽到为官的本分职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者系中共朝阳市委副书记)
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 2009-01-05 |
有点子更要有胆子 | 2009-01-05 |
论文选编(四) | 2009-01-05 |
发展创新文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 2009-01-05 |
跨越“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2009-01-05 |
深入践行群众路线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 2009-01-05 |
继续领跑中国动画 | 2009-01-05 |
在服务民生中走“实”群众路线 | 2009-01-05 |
坚决反对执纪中的好人主义 | 2009-01-05 |
转型升级须摆脱“路径依赖” | 2009-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