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发现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以五年为期规划引领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特有的战略模式。未来五年,中国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仍须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势和全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循着科学规划稳扎稳打。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更高质量、更好水平、更加全面的发展。
“中国号”巨轮未来五年将开启怎样一段新航程?答案正愈发清晰。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即将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份承载着亿万人民全面小康梦想的宏伟画卷,一份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蓝图,正在徐徐铺开。
发现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以五年为期规划引领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特有的战略模式。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从具体到开多少家工厂、多少个项目,到在战略层面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我们适时擘画出引领国家发展的蓝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风雨兼程,完成了7个计划和规划,逐渐成长为世界经济版图的变革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国际经济秩序的建设者。未来五年,中国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仍须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势和全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循着科学规划稳扎稳打。
对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来说,2016年至2020年特殊而关键:“百年目标”就在眼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决定性的最后冲刺。这五年,我们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在发生变化。放眼世界,后危机时代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变幻,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化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深度交融;回到国内,“问题清单”扑面而来,经济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全方位挑战步步逼近。如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更高质量、更好水平、更加全面的发展。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的小康,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整体性目标。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发展动力转换爬坡过坎、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养成、天蓝地绿水净家园建设……桩桩件件,都是构建中国前行脚步的细胞,都是汇聚百姓幸福感的细流。无论忽视哪一项,“全面”二字都难以完整书写。做好“全面”这篇大文章,必须在补齐短板上下更大功夫。牢牢把握改革这一推动发展的“牵引器”,牢牢把握法治这一呵护发展的“保护神”,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的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上,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更多发展成果普惠全体人民。
全面小康,是覆盖13亿多人民的小康,最终要落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全面”的内涵朴实而具体。“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既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庄重承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满足群众对“发展起来以后”的新期待,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层要义所在。
时针指向“十三五”,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没有改变,中华儿女聚精会神实现全面小康梦想的决心没有动摇。“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以高度的战略自觉和战略定力,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全力奋斗,我们必能谱写出更精彩的中国故事,为复兴伟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黄如金:制度、行为与发展 | 2009-12-22 |
聚焦环境:生态效益补偿的机理及实现路径 | 2009-12-22 |
苏南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示范与探索 | 2009-12-22 |
18世纪中国被忽视的忧患意识 | 2009-12-22 |
是一条值得探讨的路径 | 2009-12-22 |
辛弃疾“词坛飞将”的另一面 | 2009-12-22 |
垸:明清两湖平原社会变迁的核心要素 | 2009-12-22 |
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 2009-12-22 |
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中) | 2009-12-22 |
全球影响力需要科创型专业智库 | 2009-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