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内外兼修决胜全面小康
王秀娟
//www.workercn.cn2015-11-10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仅在于经济增量的完成,也不仅仅在于一些外在显绩的呈现,更在于一些内在的潜绩和经济社会发展细节的表现。只有内外一致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全面”,“全面”要求不能有任何短板,如果有短板也得迅速补上。众所周知,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就是说短板决定了一个木桶的真正容量。“短板效应”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自然也会形成制约和掣肘。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城乡、区域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速度和步伐还不一致,文化和生态发展的制约“短板”也还有不少。因此,“补短板”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攻克的难题。

  每一块短板都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找到了短板,就找到了发展的突破点;补齐了短板,就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在民生领域,还有许多明显的发展空间,比如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供给显而易见还需要发展。每年的升学季,看看城市里家长们挤破脑袋、想尽办法要进名校的状况就知道这块板有多短。而在欠发达的农村,教育状况更让人担忧,有的孩子还面临没学可上、没人来教、没钱交学费的情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比重非常大,以前说“8亿在农村”,现在随着城镇化率的增大,农村人口虽然在逐年减少,但保守估计也有6亿多。在阶层固化倾向严重的眼下,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向上的通道只有读书一条阳光大道,如果教育跟不上,则会导致我国的国民素质整体水平徘徊不前。因此,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的问题,又与贫困密切相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全面小康,任务繁重,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改变扶贫体制分割和资金“碎片化”现象,消除贫困区县“断奶”期的不适应症,形成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改变贫困“代际遗传”现象,避免因智力、先天疾病等因素导致的贫困,都不同程度地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改革策略。

  而在城市,虽然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但在养老、文化创意、旅游、体育等产业发展方面也都是亟待补齐的短板。补齐短板,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不仅仅在民生领域,实体经济领域也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绿色发展虽然以前以不同的表述反复提及过,但是在实施大气污染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还有我们存在的技术和品牌短板,虽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却不是制造业强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必然需要着力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让人有可以放心呼吸的空气、放心饮用的水源、放心食用的粮食、放心消费的品牌。而这些短板极有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它们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度。因此,我们在发展面前不能沾沾自喜,要多些忧患意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还在于“练内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提出,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过了要比以往“跑得快”的阶段,而是要更优质的发展,即全面的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这五个发展理念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当前,我们不仅需要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任务,同时还应该考量人们的生活是否更加富有(这种富有包括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政治是否更加法治化、社会是否更加文明和成熟,这些方面就是内功的本源。而这些内功的修炼有时无法用一个准确的数字和标尺来衡量。把这个内功修炼好,许多人面临的诱惑自然会解决,而我们的对外形象也会越来越好,经济社会改革所面临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当我们的生活中不时出现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的选择,当我们的出境游经常遭遇突兀的中文提醒“请勿喧哗”“请勿随地吐痰”,当我们的农村排排新房无人居住,当我们的休闲娱乐活动被低级趣味充斥,当我们的城市年年摆脱不了“看海”的魔咒,当我们无法摆脱“办事求人”的权力寻租阴影,当我们的收入还主要用于吃穿用度而不能更多地分享发展“红利”,当我们的生活水准还不敢生育二孩……那么即使我们有全世界无法企及的GDP,也很难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样的表述并非一个可以很容易达成的目标。万事万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雏形到发展,从外在到内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脚步不容停止。只争朝夕,是这一代人的必然选择。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