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践行共享理念 凝聚人民力量
刘学谦
//www.workercn.cn2015-12-03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当代中国,践行共享理念,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是能否迈向全面小康的重要前提。

  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一方面,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共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制度设计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方面的部署,这既是关于共享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我们推动共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践行共享发展,首先要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要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总体上是满足、高兴的。但是,收入差距的问题、教育公平的问题、社会保障不均衡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并没有解决好,致使一些群众身在强大的祖国,并没有更多的获得感。因此出现了一些群众国家意识和国家责任淡化的问题。践行共享理念,就是要把共享不到,共享不够,共享不平衡的问题解决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针对他们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践行共享理念,保证国家凝聚力可持续发展。国家凝聚力具有随人民需求变化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而“共享”是凝聚力变化的重要平衡点。由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无限制条件地满足人的无限需求,当人们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产生离心力。但是,现实发展成果的人民共享,所产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责任,可以平衡这些利益缺失,保证国家顺利地渡过凝聚力变化的周期。当没有“共享”这个平衡点时,人民对国家的不满意,就会加速国家凝聚力的削弱变化过程,增加国家凝聚力周期转换的困难和阻力。因此,践行“共享”理念,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每一个普通百姓,才会在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中,可持续地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践行共享发展,关键还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归根到底要通过制度来落实,有了公平正义的制度,共享发展才有坚实的根基。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全面小康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中国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通过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不断增进国家凝聚力,让13亿多中国人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交叉科学中心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