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重构政治文化生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
周玉清 王少安
//www.workercn.cn2015-12-08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重构政治文化生态的基本要求

  上述不良政治文化生态已积弊多年,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经常性,其顽固性和反复性绝不可低估。这些不良文化对于从政者而言,既是客观现实的从政环境,又与他们的主观世界息息相通。因此,重构政治文化生态,需要把重构文化环境和重塑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重构外部文化环境,需要充分认识不良文化生态的严重危害。其一,不良文化生态严重误导从政者群体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把一些党员干部的注意力、时间、精力和能力大量吸引到错误思维和行为上来,从而严重干扰正常工作。其二,不良文化生态是侵蚀党员干部健康思想的腐蚀剂,直接影响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质量。其三,不良文化生态是领导干部腐败和违法犯罪的文化温床。其四,不良文化生态对整个社会具有严重而恶劣的“溢出效应”,从而严重损毁干部队伍形象,削弱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影响力、号召力,甚至动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重构外部文化环境,重点在三方面发力。一是大力加强规矩文化、法纪文化建设,造就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纪环境;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对从政者不守规矩的行为严格监督、坚决惩治。二是形成党风政风建设的常态化,在政治风气文化建设方面,逐步深入,持之以恒,造成少有反复、不发生逆转的态势。三是坚持正确的从政道德舆论导向,通过旗帜鲜明的舆论引导形成对不良道德的舆论压力。

  重塑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是重构政治文化生态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于“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这一论述进一步揭示重构政治文化生态的实质和规律。从文化精神、文化生态“属人”的主观性特征看,重构政治文化生态实质是改造和重塑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要把党员干部队伍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当性立起来,把重塑主观精神世界的工作切实抓好,切实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官德不修”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3AKS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