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质量,每年两会上的重点话题,今年更加被聚焦,热度不减。会议伊始,代表委员们围绕质量的建议提案和建言就频频传来。
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到质量。其中既有发展质量、生活质量等大质量,也有环境质量、工程质量、农产品质量、消费品质量等具体质量。品质、标准、品牌等与质量直接相关的问题,也多有提及。这既说明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也体现出我国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重视。
我们特别注意到,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其中就包含“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把“建设质量强国”作为重大政策写进五年规划,并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这还是首次。
显然,两会释放出的质量信号,意义深远而重大。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强调质量的支撑作用,而以质量强国建设为“十三五”筑基,就成为质量工作的大逻辑。
事实上,建设质量强国成为一项国策,是我们党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一理念的体现。而这样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共识。经济新常态下,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动力、新的优势亟待培育,质量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发展思路上,要从过去的增量扩容向现在的提质增效转变;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在发展方式上,要从过去的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所有的发展转变,都显示了质量的基础性作用。
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增速下降、效益下滑等突出问题,根子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质量的引领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总体上我国产能很大,但其中一部分是无效供给,而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又不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落实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大国策,就要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这就对广大质量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检系统必须要坚持质量为本,着力提升质量供给水平,着力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切实把质量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要认真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年度行动计划,推动各地各部门把质量纳入发展规划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强市、强县活动。
上下同欲者胜,质量强国家强。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把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质量强国建设为“十三五”筑基,我们就一定能够闯过历史关口,让中国经济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为文化加速发展提供原动力 | 2012-05-08 |
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2012-05-08 |
共谋质量促发展 | 2012-05-08 |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 2012-05-08 |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揽全局奋力推进工商行政... | 2012-05-08 |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揽全局奋力推进工商行政... | 2012-05-08 |
以改革精神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 2012-05-08 |
“长征”路上永无止境 | 2012-05-08 |
以“严慎细实”践行“三严三实” | 2012-05-08 |
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 2012-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