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习主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强军目标的现实课题,只有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一步一动扎实推进,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优势,赢得主动。
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是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途径
新型作战力量是国家战略能力的前瞻力量,是生成新质战斗力的强力引擎,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纵观战略发展史,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历来都是建设强大军队、打赢未来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有效途径。
新型作战力量是先进军事技术和新型作战思想联姻的产物。新型作战力量的兴起,往往预示着军事改革大幕的开启。恩格斯有个著名论断: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在冷兵器时代开始之际,融冲击力与防御力于一体、代表了当时军事技术发展成就的骑兵,是新型作战力量,成为战场上的宠儿。随着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配备火药化武器的军队成为威力无比的新型作战力量。20世纪80年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悄然兴起,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军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冲击了传统安全观念,深刻改变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引发整个军事领域革命性变化。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纷纷围绕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进行激烈角逐,制定新型作战力量发展规划,加大对战略预警、军事航天、战略投送、低空作战等新型作战力量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以便赢得战略主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蓬勃兴起,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供了资源保证。能否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把先进技术和新型作战思想有机融合,支撑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影响和决定着军队未来。
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是实现跨越发展、打赢明天战争的战略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外部安全威胁与内部安全隐患、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西方大国进一步强化在西太平洋地区军事部署,深化我周边国家军事同盟,从战略上强化对我防范和遏制。我国周边地区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地缘战略竞争加剧,一些热点问题升温,安全风险和隐患增多。建成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与我军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军事力量,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作战力量,以新质战斗力建设带动整个军队改革发展整体跃升。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相比,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起步较晚,在规模结构、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足,有些方面甚至存在“代差”。我们必须主动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大的发展,并力争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深入研究把握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基本要求
以理论创新为前瞻。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其本质就是一场革命,需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突破机械化战争思维定势,树立开放式、交互式的信息化理念,推动作战力量组织模式、运行方式的转变,推动部队战斗力的不断跃升。具体地说,就是要勇于突破机械化思维定势,实现由要素性思维方式向一体化思维转变,由直线式思维方式向矩阵式思维转变,由延伸性思维方式向原创性思维方式转变,由单一性思维方式向多样化思维方式转变。要打破传统的条块化运行、分散化交换、低效率利用的思维和工作模式,深入研究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客观条件,认知其本质特征,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不断循环往复,形成完整系统理念。
以能力需求为牵引。任务牵引针对性强、见效快,是当前军队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任务的牵引是短期的,基于威胁的能力的牵引才是根本的长远的。当前,我国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的不断拓展,已经超出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范畴,向更大范围和纵深拓展,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面临诸多挑战,要求军队不断强化全球视野下的大国防观、大安全观。战争不具确定性,作战对手可以变化,但作战方式可以预设。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统筹好当前急需和长远发展两个大局,把目光投向十年甚至三十年后的战场,以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切实搞清楚未来打什么仗和怎样打仗等基本问题,着力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真正实现基于任务向基于能力的转变。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信息化是未来战争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是新型作战力量的基本标志。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进行对抗,必须通过信息的渗透性和网络的联通性才能实施最有效攻防作战。信息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先行领域,是构建联合作战体系、生成体系作战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其特有的“网聚”能力和“血脉”作用,把各类作战力量、作战资源聚合成新质战斗力。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加快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发挥信息能力在军事行动中的主导作用。
以体系建设为支撑。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军事思想、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武器装备、人才建设、综合保障等;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妥善处理社会进步与军事需求、战术性调整与战略性推进的关系,在整个进程中需要不断调控。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作战与保障、数量规模与质量效能、主要战略方向与其他战略方向等重大关系,切实走开从系统到要素再到系统的路子,以提高体系作战能力为核心,以增强作战力量为重点,以综合集成建设为手段,按照总体筹划设计,抓好分级分类建设,全面提高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水平。
以军民融合为基础。国家经济科技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利用经济社会资源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前景更加广阔。要建立健全与军工企业装备发展相一致的协调机制,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同时,在军事需求主导下,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应急行动能力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军民合建共用、优势资源军民互补共享、重大项目军民协作共赢,使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走出一条投入少、发展快、效益高的路子。
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举措
武器装备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牵引和决定着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进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相结合,优化建设模式,自主创新发展,不断加强装备科研,以重点型号研制为抓手,以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夯实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力量。随着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未来战场将变得更加透明,要达成出奇制胜的效果,依靠“行动突然性”越来越难,而“技术突然性”则上升为重要手段。要按“敌有我破、敌怕我建”不对称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研发新一代杀手锏武器装备。要注重成系列发展,加强武器装备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建设,精简现有型号,运用先进成熟技术对现役装备进行信息化改进,逐步构建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
现代战争既是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知识技术、战略战术的较量,实质就是人才的较量。要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根本,以提高信息化素养为核心,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各类专业人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重点,培养造就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布局合理、信息素养较高、效能作用明显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要采取院校超前培养、部队预先储备、及时组织改训等办法,走开“院校订单式”“装备研制生产嵌入式”“两成两力衔接式”培养新路子,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要突出抓好各级指挥员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化知识、联合作战理论培养,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提高联合作战指挥素质。
自新一轮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全面展开以来,新型作战力量的比例大幅上升,使作战力量的内在结构、武器装备的编配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客观要求对任务定位、指挥编组、力量编成等进行再研究、再设计,重新构建起一个与新的体制编制相适应、与新的作战要求相符合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如陆航力量要研究构建由支援保障型向主战主用型转变,切实融入陆军作战体系。要按照优化布局、滚动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扩大新型作战力量规模。要按照平战一致原则,灵活确定编组方式,使内部结构高度合成、更为紧密,提高力量运用的时效性、可靠性。要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及时颁布相关法规制度和条令条例等,用制度规范发展。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切实防止本位主义倾向,主动破除利益藩篱,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各级党委要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弘扬改革精神,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切实抓好顶层设计,紧紧扭住重大现实问题,自觉做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促进者推动者。
(作者单位:总参陆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