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始终将民生幸福作为发展方向和最高追求
——坚定信心推动发展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4-14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发展为了谁?这是我们在发展征途上须臾不可模糊的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无疑既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一路前行,勿忘初心,勿失方向。

  当前,加强推进结构性改革是成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成都跨过“四道关口”实现完美一跃的必由之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为了长期的蜕变,必须准备承受短期的阵痛。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因而,实际推进中,守住民生底线是重要原则。一定要树立共享理念,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原则,努力让广大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当城市富强之梦与市民幸福之梦交融在一起,才能迸发出闯关夺隘、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

  作为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下成都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去年底,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且会议的名称从以前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升级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这意味着城市工作已被提高到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高度。当此之时,启动城市建设强力引擎,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既是成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城市建设与每一个市民息息相关,推进中,更须彰显群众利益,尊重群众意见,获得群众最大支持。

  并非没有经验可循。北改,就是一面旗帜。这项入选全国民生典范案例的我市最大规模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优化提升中心城区的龙头项目,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不仅极大改善城北人民安居生活,更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优化城市结构,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如此规模浩大、任务艰巨,之所以能顺利推进,在明年基本收官,正是因其“问政于网”“问计于民”,重了民生、得了民心、顺了民意,获得了市民、企业等社会各界最大程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事非经过不知难,北改之改何其难。不仅因其规模浩大,任务艰巨,还在于其推进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利益交织、各种矛盾集中。比如曹家巷拆迁,就是对城市发展中如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一宏大命题的实践性回答。“十年拆不动”的曹家巷,实际上集中反映了改革时代的各种深刻矛盾,其之所以最终平稳进行,成为全国样本,正是因其将民意、民力与改革创新有机结合。问需于民方知目标,问计于民方知路径,问效于民方知得失——这,是北改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也是我们打赢从就业到保障、从棚户区改造到精准扶贫、从基础设施改善到生态环境治理等一应城市转型升级硬仗的有效方法论。

  诗意地栖居,尊严地生活。这是所有人的心之向往,也是所有城市的终极追求。结构性改革也好,城市整体转型升级也好,其推进的目标、推进的路径、推进的过程必须要“以人为本”。对此,一定要回答解决好“我是谁”这个立场问题、“为了谁”这个宗旨问题和“依靠谁”这个方法问题,使惠民生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防风险相互协调、齐头并进、相得益彰,让城市发展的各项事业都得到这座城市人民最广泛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