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编者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作治国理政的基础环节,提出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思想论断,这是其深厚历史意识和准确时代洞识的重要展示,也是其文化自信的充分彰显。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体现了直面问题的清醒和解决问题的担当。本期就上述话题刊发一组文章。
所谓价值观自信,乃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价值追求的坚定信仰、执着坚守和自觉实践。价值观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体现。缺乏价值观自信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
但是,价值观自信不会是无条件的,自信当有自信的理由和底气。我们的价值观自信从何而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脱胎于中华文化的丰腴沃土,内生于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契合于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实践基础和世界视野。
价值观自信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所占领的科学和道德双重高地
马克思主义从不掩饰自己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形态。
当代中国的价值观自信首先源于马克思主义站在了科学的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第一次破解了“历史之谜”,奠定了一座至今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峰。今天的世界正按照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全球化的进展正在继续为马克思主义作“注脚”,正如海德格尔所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座不可逾越的思想高峰”。时至今日,“马克思”仍然是这个时代无法绕过的巨大身影。
当代中国的价值观自信还源于马克思主义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地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将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毕其一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目的是批判资本主义、埋葬资本主义。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剥削、压迫、不平等,马克思就永远激励劳动人民和一切追求进步的正直人士,马克思主义就始终是人们追求解放的一面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构成价值观自信的深刻基础。有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引领和整合复杂社会思想意识的强大力量。
价值观自信来自于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
每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固有的文化根脉。作为唯一未曾断裂的文明,中华文明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宝库。作为一个生长于五千年文明沃土中的古老国度,中国没有理由成为物质崛起、精神塌陷的“跛脚国家”,没有理由成为失却精神自我、四处漂泊的“流浪国家”,更没有理由成为依附西方、寄人篱下的“香蕉共和国”。一言以蔽之,如果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还不足以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那就不知道当今世界还有哪个民族有理由、有资格自信。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有了她,任凭光阴流转、万年飞度,任凭风云变幻、时局危艰,中华民族始终没有迷失精神自我,始终挺立起骄傲的脊梁。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独特精神世界,是亿万华人须臾不可分离的精神家园,一想到她,四海为家的炎黄子孙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遍布世界的中华儿女就有了“归家”的感觉。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厚重文化足以支撑起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内生特质和遗传惯性,它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潜藏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是中华传统文化优质基因的当代复活和崭新呈现。
价值观自信来自于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
中国道路的成功构成价值观自信的实践基础。中国道路不是西方模式的复制品,不是苏联模式的翻版,也不是东亚模式的变种,中国道路有其自身的特殊元素,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就是其内核。解码中国道路的成功奥秘不能遗漏价值的维度。
凭借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完全异质、却更加成功的现代化之路,为自己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给全世界奉献了诸多具有普遍价值的中国智慧。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不是共产党人的自我吹嘘,而是实践给出的答案。过去3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模式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前所未有,中国经济规模的变化前所未有,中国工业化、信息化的进步前所未有,中国市场化、国际化的程度前所未有,中国城市化的变迁前所未有,中国脱贫人口的规模前所未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幅度前所未有,中国的开放度、自由度前所未有……当西方模式从顶峰跌落,中国却异军突起,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不容否定。
中国连续38年实现了经济的高速或中高速增长,现在是全球少有的几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之一,并且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道路是成功的,不能不说明这条道路的内核——价值观是正确的,正如林毅夫先生所说,“如果道路不正确,瞎猫碰死耗子只能碰到一次,一年高增长、两年高增长或有可能,而连续35年都是稳定高速增长,如果这条道路不是正确的道路,我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没有步苏东后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中国道路的成功使我们有资格、有理由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有信心、理直气壮。
价值观自信来自于对人类文明的吸收借鉴
价值观自信不等于自大。自信意味着不自我矮化、自我贬低,但也不能以矮化和贬低别人为前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价值观自信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兼收并蓄、从容吐纳的自信。能不能正视自身文化的弱点,敢不敢包容外来文明的优长,正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自信的表现。
现代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同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比较起来,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今天,以平等谦逊的心态对待西方,以西方为镜鉴反观自我,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西方”,或成为西方的又一个“他者”,而是为了吸纳别人的好,保留自身的好。把别人的好与自身的好相加,结果一定会比别人更好、比原来更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开放不仅意味着向历史开放、向实践开放,也包括向西方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权的洪流发端于西方,席卷全球,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逆潮流而动,而恰恰体现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不是背离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而恰恰是吸收了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不是抛弃了世界人民的价值追求,而恰恰是反映了不同文明所承载的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国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世界文明成果,是抹上了中国色彩、添加了中国元素的人类价值追求。
当然,吸收借鉴西方不能失却自我。一些人只看到西方的好而忘却自身的好,这种归于一尊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人类文明兼收并蓄,世界才会姹紫嫣红。附和“西方中心论”者的霸道逻辑,将起始于欧洲的文明进程视为“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逻辑”,只认同一种文化,那就是西方文化;只接受一种结局,那就是世界文化西方化、西方文化普世化。这都是文化和价值观不自信的表现。(作者系“长江青年学者”,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国明:增强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 | 2014-05-14 |
章太炎论爱国 | 2014-05-14 |
坚定理论自信的路径 | 2014-05-14 |
高校如何应对西方价值观挑战 | 2014-05-14 |
姜辉:主流意识形态自信从何而来 | 2014-05-14 |
民族文化特征最终表现为价值判断 | 2014-05-14 |
国企改革,为全民福祉而战 | 2014-05-14 |
信心满满气自华 | 2014-05-14 |
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 | 2014-05-14 |
岂能容忍骗子拿钱开路 | 2014-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