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近,第八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省内外近150位专家学者,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发展”这一重要主题进行探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五大发展理念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战略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思想变革。
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组织部长黄宪起认为,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遵循。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当前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海涛认为,其本身也是一种战略目标和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主题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心思想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推进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进步。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理论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认为,这种“新”至少体现在两点:第一,它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转型发展的中国方案;第二,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对于世界文明的新贡献。
传统的发展理念也可以说是近代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就批判过这种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张琳说,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对现代发展理念和现代发展思维的深刻洞悉和把握,也是现代发展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它用发展理念引领我们今天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统领我们的发展道路和着力点,彰显了发展的代价和立场,再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创新,也开辟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对于如何推进建设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北京大学教授郭建宁认为,有三点特别重要:一要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三大资源,而我们现在缺乏的也正是能够将“中西马”打通和交融的人才;二要尤其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三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有机整体的逻辑建构
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了指导和引领当今中国发展的全新理念和行动指南。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定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一个体系、一个系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原则。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金龙认为,这五个方面的要求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目标,但又各有侧重。其中,创新发展更多是动力方面的要求,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更多地侧重于政策或者说措施方面的要求,共享发展则是目的性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工程,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如是说。
超越性、文明性和科学性,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三个特性。浙江省委党校教授董根洪分析说,所谓超越性,是指五大发展理念无论从形式上或是内容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丰富与完善;文明性,是指五大发展理念蕴含了深厚的“和”文化,而这又恰恰体现了中华文明最根本的特性;科学性,则指五大发展理念各个方面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这是科学性最根本的规律。
问题导向是基本的思维方法。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如果将当代中国的发展比作是一个系统的话,静态地看这个系统,创新解决的是这个系统的动力问题,协调解决的是这个系统的平衡问题。那如何动态地看这个系统?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主任宋福苑说,绿色解决的是这个系统的持续问题。如果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看这个系统,开放解决的是这个系统与别的系统的关系问题。而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共享解决的是这个系统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既包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中国道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又包括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防与军队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另外还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认为,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非常大的空间。
用新理念引领当代中国新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包括对教训的反思,还有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它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指导中国实践的发展理念,被视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那么,这五大理念的“深刻变革”回应了新常态下哪些重大问题,意涵体现在哪里?对此,与会专家学者从支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解决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发作了深入剖析。
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胡承槐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所形成的治国方略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历史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治国方略有三个关键:坚持、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党的主体担当责任。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新发展观,具有5个突出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新”之所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进而分析道,其一,凸显了战略意识。五大发展理念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直接相联的,前者是后者的具体体现,前者揭示了后者的实现路径。其二,凸显了破题意识。五大发展理念中每一个发展理念都对应具体存在的短板和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其三,凸显了整体意识。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综合的发展理念。其四,凸显了底线意识。五大发展理念各有侧重,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主张发展,体现了坚守发展底线、生态底线、公正底线的精神。其五,凸显了公正意识。协调发展、共享发展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而这一点,恰恰是西方发展理念所缺少的,也是以往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做得还不够的。这些原则日益深入人心,并成为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季正聚专题就创新方法论作了阐述。创新方法论有七个重点: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同时不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养料;第二,必须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宗旨和重要的价值取向;第三,正视民间这个社会最大的创新力;第四,激活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同时还要盘活创新资源;第五,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聚天下人才,人尽其才;第六,要把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放在国家核心发展的位置;第七,对于创新的评价,从环境来讲我们要创造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激发创新首先要对创新者怀有深深的敬意。
中国的道路需要中国式创新,而中国创新的方式不像美国等国,我们是同时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小试、中试为一个组合的方式,不同的环境同时开展,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快的发展,这是我们中国式创新的核心优势。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徐明华说,中国式创新大有可为,中国的道路需要中国式创新,为此,我们需要一个新体制,在空间上打破区域、层级、条块的分割,重新布局和配置创新资源。
中国目前阶段制约发展的一个严重瓶颈就在于创新不足,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企业家创新不足,根源则在于企业家生长和自主活动的条件不足。中央党校教授周为民认为,要真正实现创新,关键是要创造企业家活动更完备的条件:一要严格保护财产权利;二要有足够竞争的市场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王宁 熊觉)
开创世界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 2015-10-16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 | 2015-10-16 |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大逻辑 | 2015-10-16 |
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由大变强之道 | 2015-10-16 |
准确把握和抓好我国发展战略重点 扎实把“... | 2015-10-16 |
抓准抓住抓好“十三五”发展战略重点 | 2015-10-16 |
对发展战略重点贵在知、重在行 | 2015-10-16 |
补短板事关全局与长远 | 2015-10-16 |
坚持总基调 打好“组合拳” | 2015-10-16 |
牢牢把握创新强省建设的根本遵循 | 2015-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