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和态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坚定人民立场,坚持发展为民,维护人民利益。
一、人民立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所谓人民立场,就是人民大众的立场,人民利益的立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鲜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体现着“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的鲜明特色。人民立场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发展形态,深刻地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坚持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尺度、以人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坚持人民立场,是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真正实现群众利益。95年来,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巨大胜利,建立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今天,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建成全面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这正是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盈水大河满。”中国梦的三个层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是统一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人民幸福包含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中,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是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和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给我们揭示出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一个政党能不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不仅取决于党是否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否有先进的革命理论,是否有鲜明积极的政治纲领、是否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党是否能建立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是否有广泛而牢固的群众基础,党是否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真正能够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伟大的事业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汇聚中国力量,这种力量说到底是人民的力量。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也一定能紧紧依靠人民,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张燕玲,省社科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 | 2014-03-07 |
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 | 2014-03-07 |
网络文学:文学自觉和文化自觉 | 2014-03-07 |
再论做人·做事·做官 | 2014-03-07 |
“三严三实”的内涵和意义 | 2014-03-07 |
杜青林: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 | 2014-03-07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突破创新 | 2014-03-07 |
大力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 2014-03-07 |
着力提升中国发展权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 2014-03-07 |
党员是群众的主心骨 | 2014-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