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指导政党一切行动的思想,是当今作为治国理政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应对客观世界和指导实践而确立的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一种思想要作为指导思想,需具备五个条件:(1)文本依据:以系列重要讲话为依据,能够体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能够统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切思想;(2)历史依据:既能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也能体现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由大国成为强国且进行整体转型升级的时代发展趋势和实践发展新要求;(3)实践依据:能解决时代课题和当今中国问题,能更好处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关系,进而推进实践创新,并能对当代中国实践发挥指导作用;(4)理论依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传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整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进而推进理论创新;(5)意识形态依据:能够整合和统领当今各种社会意识,是最大公约数,也能较好地被民众认知、理解和认同。
韩庆祥,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中国问题研究。
本文谈论的不是指导思想本身,而是着重谈论与指导思想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是什么?经过全面深入分析研究,从学理上看,窃以为是“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当然,这可以从学理和政治上做进一步探讨。“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具有五层含义: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价值导向,是习近平同志常强调的;共创,即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共建、创新、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称;共享,是指坚持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共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党政主导、人民平等参与、法德并治、协商共治的总称;共创、共享、共治分别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平衡、治理三种根本机制,共创与动力机制有关,共享与平衡机制有关,治理与治理机制有关,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活力,也使经济社会发展达至平衡稳定;共创、共享、共治分别关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社会结构的三个根本方面。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依据。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从方法论来讲,理念是从“本质”中提升出来的。本质,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其为这一事物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从具体内涵来讲,这一理念在三个关键点上体现出来:第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开篇之作,是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当选我们党的总书记之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演讲词。全篇的核心内容讲的是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演讲词的最后,强调要把人民放在我们心目中最高的位置。第二,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价值导向时,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是:把人民当做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共创发展成果;把人民当做目的,为了人民,使人们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显然,其中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精神实质,就是“人民共创共享共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回答的时代性课题 | 2016-01-11 |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显著特点 | 2016-01-11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典范 | 2016-01-11 |
以治水实践推进治理创新 | 2016-01-11 |
实现中国梦的科学指南 | 2016-01-11 |
实现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 | 2016-01-11 |
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基础 | 2016-01-11 |
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 | 2016-01-11 |
在探索和遵循规律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 | 2016-01-11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2016-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