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坚持“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思想能更好地解决时代课题和当今中国问题,并能更好地处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之间的关系。当前我们在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三大根本问题,即动力机制问题,创新动力和活力不足;平衡机制问题,发展不够平衡;治理机制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对滞后。动力、平衡和治理三种机制,是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命运的三种根本机制。一个社会没有动力,就好比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个社会失去平衡,就好比一匹脱缰的野马;一个社会既要有动力又要达到平衡,治理便是关键。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基本方略是:在动力机制上,着重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人民自主创新能力;在平衡机制上,着重提升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能力,切实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治理机制上,要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人民参与“共治。”此外,当今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指出的,是三大突出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是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这意味当今世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平衡和治理三大根本机制存在着必须解决的问题,国际社会希望听到中国声音。要解决这三大根本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从共创、共享、共治入手寻求突破口,即用“共创”解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问题,用“共享”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用“共治”解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问题。实际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基于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分别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根本方面实现整体转型升级,进而推进实践创新的。显然,“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思想对当代中国实践发展可以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体现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同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的历史弊端,指出这是资本占有劳动并控制社会的非人道社会,主张全世界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私有制,最终建立一个全体社会成员联合起来共同劳动、共同创造社会财富、每个劳动者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个性和创造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劳动产品、全体社会成员能参与民主管理的理想社会。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以实现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劳动人民共享社会财富、劳动人民共同参与管理的“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推进了理论创新,回答了我国在由大国成为强国、实现整体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根本问题,即生产力发展上的人民创新活力问题,生产关系上的分配正义、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成果问题,上层建筑方面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实现了由以物为本向以人民为中心、由物质驱动向创新驱动、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国家主导体制向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和飞跃。“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也能整合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强调为人民服务,强调走群众路线,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然而有三个本质内容,就是激发人们创造活力、达至社会平衡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以解决“共创”问题,又要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还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使各个主体积极参与,以共同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简称“共治”。这三个本质内容,又与当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时常讲的“改革发展稳定”这一总问题紧密相关:激发人们创造动力活力解决的是发展问题,达至社会平衡和谐稳定讲的就是稳定问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这三个本质内容,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中也得到充分体现。邓小平同志找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形式,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内在要求每个人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即“共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意味着“共富”,也意味着“共享”发展成果。邓小平还强调要使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不断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在深层蕴含着人民共创、共享、共治的核心要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践上特别要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显然突出的是平衡和谐稳定,强调的是“共享”。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具有问题意识,针对我国创新动力活力不足、社会平衡和谐稳定也不够的实际问题,特别强调要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来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解决这两个突出问题。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能够整合和统领当今各种社会意识,是最大公约数,也能较好地被民众认知、理解和认同。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僵化”。当今,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遭遇的问题主要是“思想分化”。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切实认真对待并着力解决思想分化问题,既要掌握管控分歧的智慧和策略,把人们的聪明才智凝聚到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上来;又要寻求最大公约数,这种最大公约数之一,就是“人民共创共享共治”。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之所以能整合各种社会意识,被民众所认同,是因为它体现出的“人民中心”和“公平正义”,人民都是共创共享共治的平等主体,公平正义既能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有助于实现人民共享,还有利于使人民参与到国家、社会治理之中。当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上来,统一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来,统一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来。
(注:本文的定位,是注重从学理上进行探讨进而分析问题、弄清问题的学术探讨性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回答的时代性课题 | 2016-01-11 |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显著特点 | 2016-01-11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典范 | 2016-01-11 |
以治水实践推进治理创新 | 2016-01-11 |
实现中国梦的科学指南 | 2016-01-11 |
实现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 | 2016-01-11 |
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基础 | 2016-01-11 |
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 | 2016-01-11 |
在探索和遵循规律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 | 2016-01-11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2016-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