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郭建宁
//www.workercn.cn2017-09-01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习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一重要论断引起了思想理论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关注、广泛认同和热烈反响。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遭受挫折的历史教训,果断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航程,奏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乐章。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始终是改革开放以来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高高举起,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大会报告的主题词。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和接力探索,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古老的东方大国,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关乎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实践,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于“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等等,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取得新成就。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主题主线。如何认识、理解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总书记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阐述。

  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阐释中国道路。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一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就在于把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相连接,把中国道路与中华文明相贯通,表明中国道路植根于中华文明,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悠久的历史纵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脉络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主义发展已经有500年了。这500年大体包括六个阶段:一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三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并实践社会主义,四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五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道路和模式,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书写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篇章,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坚持“四个自信”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其中,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有力支撑,是中国自信的本质,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论述;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论述;关于公平正义、依法治国,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论述;等等,全方位谋篇布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依法治国,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六中全会决定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执政思想、执政理念、执政方略。

  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和良性互动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中国梦凝聚民族复兴强大力量,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等,充分体现了不忘初心、敢于担当、人民情怀、世界视野的特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道路问题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至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共享,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坚定理想信念,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必须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国内改革处于攻坚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应对新的挑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各项工作,就必须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