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闻 言
//www.workercn.cn2017-09-30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同志对于如何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全面阐述。

  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大的方面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习近平同志强调:首先要把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计好。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习近平同志对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比如,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等等。

  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我国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生态环境问题,有些已经影响甚至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十分强烈。

  习近平同志强调: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习近平同志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从制度上来说,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

  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推广节能、节水用品和绿色环保家具、建材等,推广绿色低碳出行,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再生产品,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如何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维护生态安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呢?习近平同志阐述了中国主张。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习近平同志强调: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及时有力行动。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凝聚力量,有效克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保护好地球,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促进国际社会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

  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将于二〇三〇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我们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2015年底,巴黎大会成功通过《巴黎协定》,为二〇二〇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标志着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在形成,具有历史性意义。习近平同志强调,《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国际社会应该以落实《巴黎协定》为契机,加倍努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全党全国人民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