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赵可金
//www.workercn.cn2017-10-26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外交思想。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明确的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来说,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一条规定了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在政治外交领域相互关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张,明确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主张,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外交观。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与以往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不同,国家彼此之间不再有壁垒分明的“楚河汉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国与国之间的领土界限、主权界限和职权界限都被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往来所打破,越来越成为一种“地球村”。在这种“地球村”中,结盟争霸、势力范围、闭关自守等都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思维,取而代之的是各国内部的事情自己商量,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各方共同商量,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成为人类命运体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各国都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

二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一条规定了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之间在安全领域相互关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张,明确了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主张,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安全观。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家不再是唯一的行为体,包括私营部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已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扩展为更广泛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众多内涵。面对此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的复杂局面,传统安全观已经无法有效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强调既要继续努力解决尚未解决好的传统安全问题,也要重视解决日渐增多的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最终目标是追求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建设太平世界,不仅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而且也是对全球安全思想的重要贡献,为中国处理安全领域的对外关系指明了方向。

三是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一条规定了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在经济和发展领域相互关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张,明确了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主张,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和五千年中华文明智慧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理论内涵上来看,这一理念打破二元思维,确立开放包容思维;打破优胜劣汰、胜者全拿的霸道哲学,确立普惠平衡的王道哲学;打破利己主义的傲慢与偏见,确立利他主义的合作共赢。不难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价值纠正和超越了近代以来的西方主导的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一条规定了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在文明和社会文化领域相互关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张,明确了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主张,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文明观。

近年来,从倡导和平发展到倡议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再到强调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所倡导的新文明观采取了“尊重”、“包容”、“互鉴”的态度,“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政治选择,互鉴不同文明的经验和成果,在世界上更具吸引力和号召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强调超越时空束缚,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强调文明交流、文明互鉴和文明共存,是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文明观,有着极大的优越性。

五是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一条规定了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在生态文明和气候变化领域相互关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张,明确了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主张,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生态观。

目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对技术中心主义的批判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口号,重返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同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这种从认识上和哲学理念上对工业文明、科学技术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意味着人类绿色意识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中国倡导的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体现,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

以上五条,是中国对于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文明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于将中华文明精神将与时代潮流和多样化的国情相结合,推动不同文明在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是一种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这一系列创新的主旨在于弘扬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作者赵可金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