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时政

以更大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汪彬
2020-06-29 09:43:18  来源:学习时报
        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此次疫情波及范围广、影响面大、冲击力度强。在此次不寻常的疫情冲击之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面临调整,需要采取更大力度、超常规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冲负面冲击。我们要充分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以实施规模力度更大、政策结构更加精准、政策搭配更加协调、政策执行更加有效的宏观政策对冲疫情影响,实现“六稳”和做好“六保”工作。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从收入和支出两端同时发力保障政策积极有效。从财政收入端来看,在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和抗疫额外支出增加多重叠加的情况下,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为确保民生和经济增长刚性支出的资金需求,有必要扩大政府赤字,重点通过政府信用举债形式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一是提高赤字率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当前国内已经启动发行抗疫特别国债,适当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可以更好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疫情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部门扩大地方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要尽早发行、及时使用,地方政府要做好项目储备和发债前期准备工作,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快资金落地到项目中形成有效投资。二是国家层面仍要继续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给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让利,通过延期纳税、降低税率、纳税扣除等税收支出手段,减免社保缴费和财政贴息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提振企业信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确保“六稳”和“六保”工作中的居民就业问题。三是切实将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好。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国家出台的针对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地方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精简手续、尽快受理、应办尽办,尽快释放政策红利。
        从财政支出端来看,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暂未启动,导致财政支出进度放缓。一是发挥政府有效投资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积极助推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进度,适度加大对人口集聚的大都市圈和大城市群的基础设施超前建设,加大教育、医疗等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实现扩需求、稳就业、保民生。二是发挥财政支出引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示范效应。对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物流等遭受较大冲击的行业领域给予扶持政策,以财政补助、贴息贷款等措施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挥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以增加投资补助和贴息贷款的形式对“新基建”等新产业、新业态给予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这些领域,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立足长远考虑,建立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财政基金支出保障机制。按照一定比例财政收入缴纳国库设立应急财政基金,平时备用战时启用,提供应急经费保障。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精准有效,对区域、产业、困难群体等实现精准调控。一是区域层面。财政的区域政策应重点加大对受疫情冲击较大和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力度,支持外贸出口受创的沿海地区、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重点地区、支持基层保运转困难的地区。二是产业方面。发挥财政功能支持受重创的行业领域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物流、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实好出口转内销政策,通过政府采购、发放消费券等形式支持国产,扶持受国外市场萎缩影响订单大幅减少的外向型企业。发挥财政投资支出和财政补贴在“新基建”等行业领域的产业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这些领域。三是群体方面。完善社会保障,运用财政转移性支出照顾受疫情影响的特殊群体,重点关注城镇困难群众、农村低保户和贫困地区群体,运用社会保险支出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兜底政策照顾特殊群体人员。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使用传统货币政策配搭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融资成本下降,保障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畅通,将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中,保障企业投资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保障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货币供给方面,可以适度扩张货币供给的规模,保障市场流动性充裕,通过货币政策的精准调节,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当前,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和不确定性的阶段,受疫情冲击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欧美股市受到重挫、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金融风险上升,外部金融环境变化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对此,一是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应对衰退,增加市场货币流动性,将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相结合,增加市场信贷投放,降低央行存款准备金和再贷款利率,增加释放市场流动性规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疏通货币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和机制,加快相关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调整步伐,努力把应对疫情冲击的货币政策真正传导到微观企业,继续实施定向降准,引导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给予当地中小微企业和农户信贷支持,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货币政策也要更加精准有效,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保市场主体稳定。首先,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和居民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尤其是加大对外贸企业、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其次,制定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受疫情影响暂时经营困难而且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要对暂时经营有困难、到期无法还款的企业予以展期或续贷,此外还可以采用无还本续贷、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利息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再次,对受疫情影响的隔离、治疗以及暂时失去收入等各类人员给予信贷支持倾斜政策,对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给予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四是加快数字货币应用试点,深圳、苏州等国内试点城市可以以补贴形式将数字货币直接存入受疫情冲击的中小企业数字钱包或发放给有需要市民。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才更加有效。财政发力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支持,所以,货币政策要警惕防止积极财政政策中扩大政府投资所带来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因为扩大政府投资会增加货币需求,在货币流通量既定的情况下,会推高市场中的货币利率,进而增加其他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因此,财政政策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货币政策宽松配合,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消除“挤出效应”,以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实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极不寻常的特殊时期,我们要实施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加协调、更加有效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备足政策工具箱,增强宏观政策的弹性和韧性,以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