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时政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

方艳茹 何欣
2020-06-30 07:52:20  来源:《党建》杂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述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对脱贫攻坚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深刻把握和回答了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推向了新境界。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3月6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在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300天的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6年来出席的第7次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专题座谈会,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对我们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最早从制度层面关注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问题,指出消除贫困的根本出路在于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制度,实现全人类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重点关注的是在剥削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城市工人阶级的贫困问题。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成为马克思主义贫困思想的起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无情的解剖和理论批判,指出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是实现共产主义、消灭贫困和剥削的手段。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反贫困理论,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看待分析贫困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指出了消除贫困的根本路径和方向。

  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贫困治理理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55年,毛泽东同志在农业合作化中提出“共同富裕”的具体设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开启了共同富裕的新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思想。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开发式扶贫,提出将扶贫对象由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变。胡锦涛同志立足科学发展实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进一步赋予了反贫困理论新内涵、新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从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其蕴含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

  理论最根本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从梁家河到正定,从宁德到省里、到中央,扶贫这件事,他始终“花的精力最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此外,贫困群众的收入大幅增长,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中国减贫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一系列成绩。

  行百里者半九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本来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的:“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继续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有益于深化全党全社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意义的思想认识,有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有益于我们掌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从世界反贫困意义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中国发展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结合,把中国脱贫攻坚与人类消除贫困的共同使命紧密结合,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思路,为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的扶贫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减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党和政府是贫困识别、贫困干预、贫困退出以及脱贫成效评估等减贫全过程的组织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加大政府投入,还通过“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多层级政府间合力协作,提升国家扶贫整体效能。通过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得到高效执行中体现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这对世界减贫事业有借鉴意义。

  中国的扶贫积极致力于消除世界贫困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习近平总书记还发出了“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让国际减贫合作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这必将为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江西省委讲师团)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