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构建产业创新联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薛风平
//www.workercn.cn2015-01-10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十八大提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2014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凤凰涅槃的勇气,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产业转型的重要内容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驱动,而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组建产业创新联盟。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发展?产业创新联盟如何构建?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值得认真思考。

  一、国际产业创新联盟发展经验

  合作创新正在成为世界创新的发展趋势,而产业创新联盟是合作创新的重要模式,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产业创新联盟最早起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组建的研究联合体,到了六十年代,日本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有效提高了日本企业在工矿业、微电子行业的竞争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发展产业创新联盟,在微电子、计算机、汽车工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对美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加强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产业创新联盟的经验有:一是政府支持产业创新联盟发展,对半导体技术制造公司、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等创新联盟提供了帮助,对联盟给予政策引导,将政府课题委托给联盟,协调联盟成员关系,在初创期,为联盟提供政策、税务优惠,对核心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二是产业创新联盟要平衡多方利益。董事会为联盟科研提供资金,民主决策联盟的科研规划和发展方向。企业充分授权,科研机构保持相对独立,自行决定科研模式,及时保持企业与科研项目组的信息沟通,确保企业技术转化、市场领先地位。三是根据产业创新联盟所处阶段,及时调整科研方向、人员任命、合作单位、董事会成员等。四是产业创新联盟要注重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率。

  日本产业创新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研发方向贯彻国家产业科技战略。从20世纪60年代的钢铁、纺织,到70年代的石化、计算机,90年代后的光电、电子芯片等领域的共同研究,都属于当时国家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产业部门。二是部分弥补了市场失灵。联盟课题多属于未来10—20年具有实用化可能、产业前竞争的核心基础性技术,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难以单靠市场机制推动,而产业创新联盟恰恰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三是提高研发效率。创新联盟是一种科技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官、产、学的科研资源,大规模合作研发,具有规模效应,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成果归全体参与者共同所有,兼顾了合作与竞争两个方面。

  纵观美国、日本经济发展历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学习借鉴。由于美国、日本国情不同,产业创新联盟各具特色,美国创新联盟自我发展,政府很少干预。日本创新联盟政府色彩较浓,从政策、经费、发展方向都受到政府影响。美国、日本创新联盟具有四点共性:联盟由企业、大学、研究所组成,其中企业居于主导地位;联盟结构清晰,由成员单位组成董事会,下设运行机构和项目组;联盟经费分摊,提供经费额度与研发成果使用权成正比,如果没有投入,必须有偿使用;联盟任务明确,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

  二、产业创新联盟面临的主要问题

  青岛市产业创新联盟发展迅速,成效显著。2010年出台了《青岛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管理办法》,截至2013年底共建立42家,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农业、家电、橡胶化工、机械制造、纺织、工业设计、机器人、3D打印、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涉及企业435家、高校114家,科研机构100家,以及数家行业协会,基本形成了企业为主、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的产业创新格局。42家产业创新联盟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但是仍然面临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联盟数量少。在大数据、云计算、空天航天、新一代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建立创新联盟,而上海已经建立了54个产业创新联盟,涵盖了大数据、卫星导航、高温超导、新型计算机、电动汽车、航天等高技术领域。青岛市除海洋之外,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要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否则将会影响青岛市将来的产业竞争力。二是联盟尚处于初创阶段。产业创新联盟一般经历初创期、发展期、稳定期、衰退期四个阶段。青岛市多数产业创新联盟处于初创阶段,创新方向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运行机制够不健全。三是联盟创新绩效参差不齐,有待提高。由于产业所处阶段、牵头单位、管理模式不同,有的创新联盟成绩斐然,如数字家电联盟承担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部委重点项目3项,承担的国家核高基经费130亿元;有的产业创新联盟绩效一般,也有个别联盟有名无实。四是联盟运行体制机制不完善。有的联盟龙头企业说了算,其他成员没有发言权;有的联盟利益分配方式不合理,尚未兼顾风险分担;有的联盟研发失败后,树倒猢狲散;有的联盟机会主义倾向严重。五是联盟外部环境亟待优化。产业创新联盟课题立项难,科研攻关与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在科技计划、技术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困难很大。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实践中知识产权纠纷较多。

  三、发展产业创新联盟的措施

  首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创新联盟。围绕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在十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和组建产业创新联盟,以联盟为抓手,协同创新发展产业,攻克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推动青岛市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其次,加强产业创新联盟管理,提升创新绩效。选择适合的联盟模式,大学和科研机构应该依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层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选择适合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需要的合作模式。产业创新联盟要有战略规划,加强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强化政府引导,提高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功能,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幅提升产业创新联盟利益。

  再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行业组织的人才优势,整合行业的知识资产,促进企业合作创新。发挥行业组织的信息优势,对行业内外的技术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并及时公布,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态势,定期组织行业内外的高技术专业人才研讨与交流,跟踪技术发展,为联盟创新提供方向。为前景良好的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发挥行业组织的地位优势,为合作创新提供服务。

  第四,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产业创新联盟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创新联盟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缺失是制约产业创新联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部门所有、条块分割,造成创新资源重复配置,资源浪费,构建产业创新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合作创新提供技术、信息、人才支持,优化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提高联盟创新绩效。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入产业创新联盟。对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给予财税优惠。探索建立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由于创新具有高风险特征,如果创新失败,税收上给予必要的减免。优化联盟发展的环境,加大对联盟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研究产业联盟发展规律,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联盟沟通渠道,设立联盟发展专项资金,引导联盟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和专职工作团队,推动联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升联盟对产业的影响力。搭建联盟交流与合作平台,发挥优秀联盟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联盟间协同创新能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