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www.workercn.cn2013-12-24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黄利琴

  一、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态势

  生命健康产业涉及生物医药与医疗保健器械、生物农业、健康食品、生物服务、高端运动装备等领域。近十年来,世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每五年翻一番,年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年增长率的10倍。医药工业是生命健康产业的龙头,2010年全球医药工业总产值约8700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全球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生命健康产业,美国政府对生命科学投入的研发经费占研发总经费近50%。日本政府于2002年12月提出“生物技术产业立国”的口号,把生物产业作为国家核心产业来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生产市场,生命健康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近30万亿日元。

  我国高度重视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十一五”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生命健康产业相关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2011年我国生物产业实现总产值近2万亿元,其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超过1.6万亿元。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将生物产业确定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引导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崛起。不少省市均已制定生命健康产业相关发展规划,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扶持发展。

  二、宁波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生命健康产业是宁波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传统产业持续低迷的形势下,生命健康产业仍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均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生命健康产业在这些地方GDP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宁波应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地方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将生命健康产业列入重点扶持和推进发展的产业,实现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传统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能源、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的制约,面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生命健康产业具有低排放、低污染、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等传统产业所不具备的突出优势,这些特点正与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相契合,是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医药需求迅速增加。同时,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些问题的解决均有赖于生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宁波加快培育和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推进路径

  宁波生命健康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和生物农业等领域成长起来了一批企业,但由于起步较晚,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人才短缺,研发机构少,创新能力弱,与上海等优势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早在2010年就编制我市重点发展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最近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根据规划,宁波生命健康产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和生物农业四个领域,通过三年努力推动重点领域和产业规模取得较大发展,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宁波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今后几年的主要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集群发展。各地各部门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明确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加速优势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是要培育发展主体,做大做强企业。鼓励市内外科技人员携成果在宁波创新创业,积极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收购等举措,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要推进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产业持续创新能力。要大力引进、共建生命健康领域专业性研发机构,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国内外生命健康科技资源雄厚地区建立分支研究机构,加强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利益共同体。

  四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各类生命健康专业孵化器,完善技术咨询、检验分析、信息服务、投融资等服务功能,推进科研中介机构建设。

  五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积极谋划、培育、引进和实施一批对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和产业链完善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重大项目。

  六是引进培育一批高端人才,扶持一批技术创新团队。通过各类人才工程,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和“企业技术创新团队”。鼓励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在甬高校应加大本地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服务型教育体系,使各类人才成为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作者为市科技局局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