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区域经济结构的梯次调整与变迁,将给中部地区带来新的机遇、困难和挑战。湖南作为中部省份,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的省情,改革欠账较多,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很重。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并解决之,则是湖南面临的发展新机遇。
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这是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理性而科学的判断,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决策遵循。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截至目前尚未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保持长达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时也必须看到,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经历一定的快速增长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一个适速的经济增长调整阶段,即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一个中高速,再到一个合理适速的发展阶段。这是世界经济发展运行的规律。目前,中国经济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之后,进入到经济结构调整、生产要素配置重新组合和经济增长速度必然调整的时期,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经济新常态。新常态下我们必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遇到阵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的新形势。但也要认识到,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并不意味着增长速度无限下滑,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理性进入适速阶段,应该说这是经济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结构变革本来是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结构不断调整变革是一个渐进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一旦这个过程被人为地阻断,那其后面临的被迫、被动式的调整就将十分痛苦,我们目前面临的结构调整就是必须面临的阵痛,但要看到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定会过去的,它将逼使我们必须重新调整产业结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和有效的相对最佳的要素配置;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生产率的提高,关键是要用有效的政策刺激创新驱动,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下功夫。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仍处在极为珍贵的战略机遇期。要认识到,经济增长放缓并不是经济失速,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仍处于世界各经济体中的最高增速;主动适应新常态,就是不能盲目地、不顾客观实际地去追求那种过度消耗资源、过度破坏环境、投入产出效益越来越低下的高速度,引导经济发展将重心转到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上,以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增长方式更趋合理,进而大幅度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更要认识到,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将逼迫市场主体去主动寻求技术创新,主动调整结构,浴火重生,这是市场倒逼的机遇;目前世界经济整体形势并未真正好转,西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仍不乐观,这为中国进行结构调整,并做好在世界经济重振时更高质量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机遇能否兑现,取决于我们能否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对经济减速保持宽容,对调整中的风险不再回避和拖延。
正视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区域经济结构的梯次调整与变迁,将给中部地区带来新的机遇、困难和挑战。湖南作为中部省份,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的省情,改革欠账较多,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很重。辩证地看问题,并解决之,则是湖南面临的发展新机遇。当前,面临的困难是:
一是思想认识准备不足。面对新常态,不少同志对经济运行新趋势、新特征、新变化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也不深,有的还停留在“旧常态”的发展理念中,面对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在心理上“失速”,心里着急,急于救市;有的缺乏主动作为的积极性,低估了经济平稳度过下行通道的难度。认识不转变,适应新常态就很难,应对困难准备就会不足。
二是湖南发展基础薄弱。湖南属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历史欠账多、经济基础弱;以投资扩张、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处于40%以下的较低区间,城镇化率低于全国5.8个百分点,仍有640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困难,但也是发展的基础,市场发力的动力。
三是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有些地方一时还难以摆脱“旧常态”下抓经济工作的思维惯性、路径依赖,工作方式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有的地方仍然在推行不计成本的政策优惠,进行漫天撒网式的招商引资。有的地方资源特色明显,但在放大资源优势,强化开放合作等方面做得不够。普遍存在思考不深、手段不多、途径不宽、办法太少等问题。
主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湖南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起跑线上,必须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也必须在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培养打造有资源优势的新兴产业,培养新的增长极、新的增长点上不输于其他一些地区。
一是立足湖南认识新常态。首先要历史、辩证地看待新常态下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以平常心对待发展速度升与降,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不必大惊小怪。同时也要立足于湖南发展的实际情况,直面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解决举措,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湖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是因势利导适应新常态。当前湖南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处在跟随全国步伐向更高阶段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迈进的关键阶段,发展不足、增长质量不优、经济效益不高仍然是最大的省情,我们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利用好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促进“三量齐升”(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改革攻坚引领新常态。当前湖南迫切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引领经济发展,痛下决心,进一步消除桎梏生产力和广大劳动者创新、创业热情的障碍,重点推进行政审批、投融资、土地、户籍、国企国资、科技体制等领域改革;要加强调研,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形成有质量接地气的改革方案;要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重要职责。以不断深化的改革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保护科技创新积极性,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加大推进产学研、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多机遇,赢得更好质量和效益。
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改革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湖南同全国一样,推进了一批重大改革,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绩。
一是构建了完整高效的改革组织架构。这一组织架构包括了顶层设计、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分工。从顶层设计看,就是紧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结合湖南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6个着眼于”的路线图、10个重要方面的任务书和3个实施步骤的时间表。从组织领导体系看,就是构建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9个专项小组—省委改革办—专项小组联络办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组织领导体系,各市州、县市区也都建立起相应体系。从责任分工看,就是明确了中长期319项改革事项和今年9大类48项重点改革,每项改革事项都明确了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
二是建立了有力有效的推进机制。制定形成了以“两规则一细则、两办法一规范”为主体的改革推进工作机制,包括“湖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湖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湖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和《湖南省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动态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改革事项提请审议、文件备案、重要情况报告范围和流程的通知》、《湖南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办法》,确保了改革方案的质量关和督察关,得到了中央改革办的充分肯定。
三是实现了重点改革的突破。湖南在统筹全局、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个一批”的改革要求,即一批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走在前列,一批省市主动作为的重要改革形成特色,一批影响深远的试点改革创新突破。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抓重点、攻难点、推试点,一批重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15个改革试点项目稳步推进,形成了湖南改革的特色和亮点。比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注重在推进实创实办兴业上下功夫,目前已在全省推行,部分市州还实现了三证合一。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率先开展PPP模式试点,首批发布的124个项目总投资达1756亿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长沙岳麓区“四位一体”社会治理模式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为全国十大“2014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抢抓发展新机遇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战略新定位,为湖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也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一带一部”的提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从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方面,湖南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提升全省的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湖南综合科技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10位,具备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一带一部”又为湖南创新驱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资源要素。特别是长株潭地区已成为湖南科技创新的增长极,创造了超过70%的科研成果和超过60%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形成了科技创新的“长株潭现象”。
二是内外开放融合的机遇。“一带一部”的提出有利于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外开放,加速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比如,抢抓京广、沪昆高铁开通的契机,抢抓中央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引领,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资金、技术向内转移;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争取将岳阳城陵矶港等主要港口列入上海自贸区启运港退税试点范围;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城市建设标准化体系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实现长三角、中三角、珠三角“三角联动”,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格局。
三是基础建设升级的机遇。“一带一部”的提出对湖南省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我们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了重大机遇。未来几年,我们将重点围绕“一带一部”和对接长江经济带,加快建成内陆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构筑湖南内陆水、铁、空口岸体系。同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着力构建“以产业为导向”的基础设施投入模式,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升级。
打破陈旧逻辑不只是中国的责任 | 2012-05-15 |
大视野 大智慧 大战略 | 2012-05-15 |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 2012-05-15 |
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大逻辑 紧跟“风向标” | 2012-05-15 |
准确把握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 2012-05-15 |
真抓实干 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 | 2012-05-15 |
筑牢执政兴国的经济根基 | 2012-05-15 |
交出新常态下不平常的新答卷 | 2012-05-15 |
两会聚焦:新常态蕴含新逻辑新动力 | 2012-05-15 |
汪同三:抓住有利于稳增长的短期因素 | 2012-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