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是“互联网+”不是“+互联网”
萧然
//www.workercn.cn2015-04-13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互联网+”让互联网热再度袭来。

  回顾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历史,互联网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政策上对它的提法也在不断变化。从本世纪初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后来的双向带动、深度融合,再到“互联网+”,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出现了四次微妙变化。

  那么,这次“互联网+”与以往究竟有什么不同?笔者认为,在所谓工业4.0阶段,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是“互联网+”,而不再是“+互联网”。

  一个+号的位置变化耐人寻味。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

  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这就是工具的特征。工具化是工业3.0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在3.0阶段,互联网作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的确可以扩大和提升信息交流的空间和速度,从而让传统产业不仅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而且使得消费效率获得极大提升。特别是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让消费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2.0所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3.0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延伸的是人类的眼睛和耳朵,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但是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仍然是工具,因此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加入而改变。

  我们再看“互联网+”。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互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产业则可能变为被+的对象。

  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互联网的去工具化从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已经初现端倪。而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颠覆在发达国家也已经出现。

  美国的某款新能源汽车,由于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已经取消了传统的4S店商业模式,不仅销售不需要,甚至保养、维修也不再需要4S店。因为发达的物联网络已经让生产者能掌握售出汽车的各种数据,甚至轮胎该更换或者哪个零件该出问题,厂家比用户还清楚,可以随时随地上门服务。

  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走得更远。如今在德国一些城市的街头,停着不少有特殊标识的汽车,只要是会员,就可以用一张卡片把任意一辆车开走,办完事停在路边走人即可,而你驾驶车辆的所有数据会及时传回车厂,并从你的账户扣除相关费用。这一模式未来很可能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很多人今后可以不必再买车,而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也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前些年小米和格力的赌注,据悉格力应对挑战,也生产手机了。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仅仅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你就可能还是3.0甚至2.0.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