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经济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常态。简单从GDP增速视角看待经济新常态的观点是片面的。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从规模扩张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方向转型;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转变
中国经济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常态。简单从GDP增速视角看待经济新常态的观点是片面的。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从规模扩张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方向转型;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转变。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力量既来自于投资,也来自于消费;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中国经济正稳步地进入更加稳定、更可持续、质量更高、民众福利收益更加明显的经济形态。
投资消费结构的转变决定着经济结构的转型
从投资视角看,传统产业投资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互联网+”的投资潜力巨大。投资内容和投资方式的转型决定了中国的投资规模将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例,今年1-3月份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幅度下降至11%,但是第三产业仍维持在14.7%,第一产业投资增长率则高达32.8%。而在第三产业内部,社会保障、卫生、社会福利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33.6%,教育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20.6%,公共设施、居民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5%,信息传输、信息服务、软件业的投资增幅高达30.1%。传统行业如房地产则增长了9%。这一增一降说明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工业化阶段的尾部,即将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投资正向新技术、新产品和民生领域转移。
从消费视角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这反映在以传统有型商品统计口径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下降上,今年第一季度该指标累计增长了10.6%。但是,在商品销售范畴之外的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加快,比如居民国内旅游开支2013年比2012年增长15.7%,2014年比2013年增长15.4%,远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其他文化类的消费也快速增长,比如电影票房2014年增长达到36%。这种消费结构的转型也促使经济向服务业占主导的结构转型。
国内外相对优势要素的重新组合推动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常态具有坚实的基础。从内部要素看,过去30多年中国生产要素相对优势集中在廉价劳动力上。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农业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廉价劳动力这一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需要转向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这就决定了经济的转型不可避免。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就是针对国内经济生产的相对优势发生变化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
从外部要素的重构角度看,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不可避免。随着中国工业化进入尾声、劳动力和环境成本上升,跨国公司一面将一些低端劳动密集的行业转移至劳动力价格更加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另一面则将一些服务业外包给中国企业,或者将价值链的服务环节转移至中国。这就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进入一个调整期,工业增长速度缓慢下降,服务业则进入快速增长期。这种外部资源重新配置的变化更加明显地反映在沿海地区吸引外资结构的变化上。比如2014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的增幅只有8.3%,而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了20.8%。这一趋势在2015年1-3月份进一步显现,外商投资合同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70%,其他产业均出现大幅度下降,只有第三产业的增幅达到75.6%。随着跨国公司生产布局的调整,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开始出现变化。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下降,比如201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值增长了4.9%和5.2%,但技术密集型产品如电动机发电机和彩电出口则分别增长了8.8%和22.6%,资本密集型产品如钢材出口则增长了33.1%。这些外部约束对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不可忽视。
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常态
我们强调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客观因素并不否认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增长速度下降的阵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政策配套的引导和企业的创新动力是缩短调整周期和保证转型成功的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中国经济转型奠定了政策和制度基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度稳定增长的前景被国际社会广泛看好。
国务院根据党中央的决策正在不断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形成的经济推动效应将更加明显。比如,关于企业登记注册制度的改革就已经推动了民营企业创业的热潮。2014年私营企业净增360万户,达到1546.37万户,增长幅度达到23.33%,注册资本增长了50.6%。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比上年底增长12.35%,资金数额2.93万亿元,增长20.57%。新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企业的经济结构提升效应将在未来释放出崭新的经济增长推动力。
改革和开放总是相辅相成。扩大开放措施在自贸区试验成功向全国复制推广也将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动力。新一轮的开放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结构提升效应,因为这一轮开放的重点已经转向服务业。仅仅看到传统制造业逐渐衰退而不看到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结构调整和转型,是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误解。(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中国的应对战略研究》首席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本文为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结构调整 发力攻坚 | 2010-11-02 |
安世银:推动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意义思路 | 2010-11-02 |
结构性减税仍是“重头戏” | 2010-11-02 |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 2010-11-02 |
高举伟大旗帜 促进两个健康 为全面建成小... | 2010-11-02 |
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 2010-11-02 |
发挥金融“引擎”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 | 2010-11-02 |
刘树成:宏观调控,守下限不如保中线 | 2010-11-02 |
工会改革创新进行时:让广大职工感受工会组... | 2010-11-02 |
新常态下“双引擎”助经济“爬坡”“过坎” | 201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