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丝路贸易中的山西商人
王春平
//www.workercn.cn2015-06-16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丝绸之路是以丝绸贸易发轫而形成的连通东西方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通道。其起讫点实有相当的开放幅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主线绵延、支线扩散汇集的放射线网络。一为西部沙漠丝绸之路,通常由长安或洛阳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经塔克拉马干沙漠走向中亚广泛地区,继而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抵达伊朗,终至地中海沿岸;一为海上丝绸之路,以扬州、明州、泉州、番禹等港口为支点,或南下或东出日本、朝鲜,也可西进东南亚、印度洋,延及西亚、阿拉伯及东北非沿海诸国。同时还有大西南等贸易干道。明清时期,一条贯通南北,由北边入俄的万里商路渐次开通,丝绸之路分支更多,贸易区域大大拓展,晋商开疆拓土纵横欧亚,开创了执商界牛耳五百年的财富神话。

  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南宋,明代达到高峰,后因海禁,时兴时歇。陆上丝绸之路约始于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周时期,辐轮战车沿波斯及印度一线传入中原地区。早在汉代张骞凿通丝路之前,蜀布即随商人贸易而达大夏(今阿富汗)周边区域。丝路贸易趋于繁密确实始于张骞二次西域之行,中原风物特别是丝织物、药材随商队传入今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伊朗等地,并辗转输入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此后,西域诸国商人陆续沿此商路深入中原,形成沟通西域与中土的黄金商道。山西丝路贸易迎来了它的活跃期。

  山西古为王畿之地,拱卫京都,屏障中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联通四方之要,也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路。早在商周时期,西域美玉即由新疆、内蒙古经山西输入中原。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成为文化交流碰撞桥头堡。此后,山西依藉繁荣的农桑业及丰富矿藏,成为丝路贸易的一支主要力量。古河东和古上党曾是传说中嫘祖育蚕、嫘祖煮丝的发生地,汾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太行山、中条山腹地,良种老桑遍及山村野泽。唐宋年间,泽潞织机已达3.5台,潞绸成为宫廷供奉。彼时苏浙丝绸业尚未发达,丝绸之路贸易输出的主要是潞绸。《山西通志》表明:盛唐时,潞绸畅销,山西人曾翻山越岭远赴阿拉伯传授丝织技术。明代初建,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朱模封藩泽潞,于潞安设织染局,促进了泽潞丝织业的繁荣,潞绸成为颇享盛名的三大丝织品,时有“南湘江,北潞安,衣天下”的说法,潞州丝绸也一度风靡朝鲜、南亚、中亚诸国。新疆高昌古城陆续发掘出丝绸税册和松烟墨遗存。松烟墨也叫松心墨,系用上党原始老松,经几十道工艺而成,色浓润泽,雅淡清香,李白赋诗赞之“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作为宫廷御用尤受乾隆皇帝喜爱。宋人晁说《墨经》论墨最重松心,说“唐则易州潞州之松,上党松心为先”。松心墨随造纸术声名远扬,传播到更广大区域。

  “生泽熟潞”,泽潞二州及吉州还是当时北中国重要的冶铁基地。考古发掘发现,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在上党普遍使用;汉代官府设专职铁官管理矿藏开采和冶铁铸造事宜。泽潞铁制器皿由丝绸之路经乌兰布通转口贸易亚洲等异域城邦。高昌古城陆续出土的文物,曾发现练帛行、铛釜行的交易书契。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异域商队多是栗特人。栗特人原居葱岭以西,至迟在南北朝时期,生活在中亚一带的栗特人相继流寓中土。公元3世纪至公元8世纪,受战乱影响及商业利益驱使,栗特人先后建立康国、安国等邦国,官府称之为“昭武九姓”。隋唐时,栗特人大量流徙,聚居中原,并形成不同的聚居群落。为方便管理这些异域移民或侨居商人,官方设立萨保府,由栗特商队首领萨保专司管理之职。栗特人是往来于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力量。他们把胡椒、葡萄、香料带入中原,同时把丝绸、铁器、西北药物转亚欧非,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垄断中亚至印度洋、欧洲的贸易。一些栗特人甚至入职中原官府担任刺史等要职,亦政亦商,称雄商路。

  栗特人大规模徙居山西当在隋唐时期,时人称之“并州胡”。担任“并州胡”萨保的是虞弘。虞弘,公元532年出生于鱼国,即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一带,曾出使北齐、北周,隋时入中原为官,官至仪同三司及凉州刺史,曾“镇押并部”即并州,公元592年卒于晋阳。虞弘所辖所治栗特商人频频往返于中土与西亚间,甚至一度把持从拜占庭到波斯通往欧州的皮毛贸易通道。他们将中土的丝绸出运西方,把西方金银器皿转运中原,栗特人实际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山西开始大规模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马可波罗行记》得以让我们一窥栗特人给古晋阳带来的变化,以及当时的贸易情况:“自涿州首途,行此乃十日毕,抵太原府。工商颇盛,其地种植葡萄园,酿葡萄酒。契丹全境只有此地出产葡萄酒,亦种养蚕桑,产丝甚多”“有大商数人自此地发足,前往印度等地经商牟利”。《隋书》裴矩传和裴矩《西域诸国记》勾勒了丝绸古道的具体线路及这一商路的繁盛景象。

  山西商贾把丝绸等物质产品转输异域他国之时,也把会馆留在了丝绸古道上。由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翻乌鞘岭到敦煌及乌鲁木齐的漫长丝路,山西人修筑的会馆一座连着一座。有些甚至举家整族迁徙,形成村落乃至集镇。晋商与丝路之关系于此得窥,文化也在丝路贸易中碰撞交融。敦煌《五台山全图》是莫高窟尺幅最大的壁画,长13米多,高近4米,再现了五台山佛国圣境及山西世俗风情。画幅曾顺丝路传入西域等地,促进了佛教文化传播交流。

  山西人参与海上丝路贸易较晚,多选择扬州、宁波、广州等港口城市经营茶、盐、药材、丝绸,汉口襄樊也多晋商集聚。在广州,山西商人聚居濠田,广生远、广益义、广懋兴等商号占据了日用品贸易的半壁江山。这些商人在瓷器、茶叶、丝绸产地组织货源运往广州,转手潮汕商人,出海销往南洋。活跃在长江中下游汉口、襄樊等沿岸城市的山西商人,如介休范氏家族,组织船帮远赴大阪、横滨等地采买黄铜,前后持续70余年。与此同时,还有山西商人在云南、四川、贵州开庄办场,经营盐业、布帛、粮油等。明清海禁,丝绸之路一时消歇,山西商人因时因便开拓了南起武夷北至俄蒙的万里茶路。不产茶叶的山西商人由武夷、武汉沿唐白河而上,再由河南入晋。一部分过雁门关、岱岳、右玉、穿越杀虎口而至归化;一部分经应县、大同、张家口而达库伦、恰克图,乌里雅苏台成为中俄贸易的集散地。榆次常氏、祁县渠氏等都在托木斯克、恰克图转贩丝茶。中俄贸易额1728年还只有1万卢布,1755年渐增至83万卢布,1766年达136万卢布;嘉庆年间,更激增至800万卢布。山西商人就在这日益繁盛的贸易活动中集聚财富、壮大实力,成为首屈一指的强大商帮。(作者为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