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诚信为本 以义制利
王早霞
//www.workercn.cn2015-07-14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金融振兴推进大会上指出:“信用是金融之本,是金融的生命,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山西诚信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诚实守信的光荣传统。”正是由于诚信为本、以义制利,晋商才成为十大商帮之首,货通天下、汇通天下,驰骋商界500年。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商业的本质就是赢利”。无论是现代商业还是传统商业,都是以赚钱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但商业作为“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活动”,从商业诞生的那天起,商业伦理就相伴而生,要求商业要讲诚信、讲公平、讲道德。

  “诚”和“信”这一对道德范畴,儒家文化最早是将二者分开来解释的。从伦理学角度来看,诚指的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指的是遵守诺言、言行一致。“诚信”在传统儒家中的解释也更为明了,即诚实无欺、恪守信用。

  在“义”的问题上,儒家文化把“义”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获取个人利益的基本道德标准,同时也是作为人应当遵循的人间正义、社会公义,是人间正道的准则和范导。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义”“利”涉及道德规范,并且关系着经济行为关系的好坏,“义”与“利”关系的好坏决定着社会经济行为和道德之间的和谐与否。儒家的义利观主要认为“义”是首要的,“利”应放在“义”之后,特别在出现义利矛盾时,能够做到舍利而求义。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取信于人、重信重义,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根本的道德素质。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无论是做人还是立国,诚信都是中国人总也绕不开的价值标准。

  身为商人必须把诚信放在心头。诚信为本,纵横欧亚九千里;以义制利,称雄商场五百年,是对晋商发展历程的精辟概括。晋商崇尚信义,以诚待人,并非个别,而是普遍和一贯的。乔家的复字号商号之所以长盛百年,就在于其不图非分利润,靠信誉赢得了长期客户。企业家失信又会如何呢?失信于员工,必然人心涣散,战斗力薄弱,不堪一击;失信于合作伙伴,必然形象受损,处境尴尬;失信于消费者,必然市场萎缩,遭遇生存危机;失信于社会,则必然四面楚歌,难挽败局。

  马克思说:“大家知道,有一种心理学专门用细小的理由来解释大事情。它正确地猜测到了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可以说,利益驱动是人类进步的杠杆,在人类历史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利益驱动原理都会起作用。利益驱动是一把双刃剑,它有正面效应:对人起激励作用,发挥个人积极性,提高效率,推动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又有负面效应: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如果没有掌握好自己,一心逐财利,就容易失去心理平衡,引起私欲膨胀,造成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格的分裂和堕落。关键是如何控制它、调节它。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社会都不能忽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财富的积累,更不能忽视人们对正当利益的欲求。义与利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经商的目的旨在赚取利润,如果重义而不求利,就违背了经商的目的;但是,若重利而不讲义,则有悖社会公德,终究会损害商人自身的利益。

  在巨大的物质财富面前,人们常常会激发起比以往更大的占有欲。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日趋提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我国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瓦解,利益主体更加多元,经济社会交往常常在陌生地、陌生人之间进行,诚信缺失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比如,舌尖上的安全屡屡失守、假冒伪劣频频曝光、面对跌倒老人不敢扶起……但人之为人,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其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人作为社会的人,就在于有理性、有道德、有社会规范,因而既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内在精神,又要完善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

  当然,加强诚信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化,把道德伦理的软性规则与制度规定的刚性约束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不能失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体系。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更应把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放在突出位置,为全社会提供信用体系这一道德“基础设施”。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形成联合惩戒机制;健全诚信奖惩制度,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涵养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制度的威力必将促使人人都能守住诚信底线、敬畏法律高压线,高度文明的“诚信中国”离我们就渐行渐近。

  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提倡要用“仁道”的方式来获取财富。因为仁道是商业安身立命的基础。三国的关云长是一名骁锐武将,但我们现在却奉关公为“财神”?这是因为关公已经成为“信义”的化身,关公把曹操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列表列支,除去给两位皇嫂置办衣物用于生活开销外,自己分文未取,最后挂印封金,离开曹营。此无它解,惟“信义”二字。

  做生意在本质上就是做人,因而人品最为重要。很多商业实践都已证明:商业的成功与高尚的品德密不可分,商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永久的快乐。一个企业虽然处于名利场,仍能以修德为安身立命之本,以诚待天下人,当义利产生矛盾时,能取义而舍利。这才是真正的商道精神。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