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当前,要为制造业升级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鼓励制造业创新和精耕——
牢固确定制造立国的理念和战略
刘世锦
//www.workercn.cn2015-08-24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听到了一些声音说,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服务经济,已经超越了工业经济的时代。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确实服务经济对中国来讲是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做这种描述的时候,往往包含有或明或暗的一种情绪,就是工业经济不行了,或者说工业经济已经过时了。我以为这是不对的,甚至是相当危险的。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必须要非常明确地确定一个理念,就是制造立国。

  制造业升级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创新,再一种是精耕。很多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地干很多年,积累经验,需要静下心来把活做细。

  创新可以规划吗?创新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是不可规划的。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搞清楚在什么环境之下是有可能推动创新的,比如说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股权激励、有比较好的技术基础设施,等等。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过去五年间是逐步放缓的。我们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转变,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制造业,这个变化是2013年出现的,目前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占到GDP的将近一半。这种情况下我们听到了一些声音说,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服务经济,已经超越了工业经济的时代。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确实服务经济对中国来讲是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做这种描述的时候,往往包含有或明或暗的一种情绪,就是工业经济不行了,或者说工业经济已经过时了。我以为这是不对的,甚至是相当危险的。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确定制造立国的理念和战略,对此我想谈五个问题。

  一国竞争力的基础是制造业

  一个国家真正的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在于制造业,尽管我们现在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制造业,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从整体上来讲,服务业生产率的水平是低于制造业的。而服务业中,我们主要差在生产性服务业这块,如研发、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会计统计、律师服务等,这些都是干什么的呢?大部分是为制造业服务的。这些产业过去相当大的部分是在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后来发展了,逐步转移到企业外部。这一块产业,我们中国是比较落后的,是缺口最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是在30%左右,我们国家目前只有15%左右。所以我们下一步发展服务业,重点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必须要非常明确地确定一个理念,就是制造立国。这个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已经有了太多的教训,比如说美国、日本,在工业化达到相对比较高的水平,或者走向成熟后,对很多制造业进行转移,包括转到中国来。而他们本国遇到了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以后也在调整,美国现在也在倡导制造业回归。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经济体,应该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千万不要走到中国制造业衰落、 空心化的地步,如果是那样,中国产业竞争力必然大幅度下降。这个亏我们是不能吃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少有十年了,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但为什么过去制造业升级没有大的进展?因为在过去很多年,我们还处在一个数量扩张的阶段,行业发展很快,当时是要解决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但是最近几年增长速度放缓,数量快速扩张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各个行业起伏很大,下降最快的是重工业,包括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等;有一部分行业比较稳定,比如日用品行业;也有一些行业增长较快,比如制药和IT行业。但是所有行业增长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这些行业都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洗牌过程。当数量快速扩张的阶段过去后,一定是行业调整重组、大洗牌的过程,这是势在必行的。

  什么企业出局了呢?是竞争力比较弱的企业。现在是调整期,有一些行业实际上处于衰落、收缩,甚至剧烈的兼并重组阶段,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地看出好的企业。这是一些什么样的企业呢?一定是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好的产品品质的企业。所以,现在这个阶段,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升级,而转型升级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实质性地提高产品的品质。

  要为制造业升级创造有利的环境

  制造业升级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创新,再一种是精耕。所谓创新就是从无到有。创新的规律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认识,最近经常听到一些地方正在搞创新规划,我就有一个疑问,创新可以规划吗?创新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是不可规划的。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搞清楚在什么环境之下是有可能推动创新的,比如说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股权激励、有比较好的技术基础设施,等等。只有具备这个环境,才有可能出一些创新的产品,但是创新成果最后到底何时出来,是不确定的。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讲大众创新,实际上就是让大众中间有能力、有愿望想创新的人有这个机会,最后真正能够创新成功的还是少数人。我们社会,要给大多数人一个创新的机会,失败了以后,要给一个比较宽松的、能够转身的环境。所以说,容忍失败某种意义上比鼓励创新更为重要。

  精耕细作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重点。很多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地干很多年,积累经验,需要静下心来把活做细。过去我们叫广种薄收,遍地开花,现在需要精耕细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特别需要倡导一种制造业文化,这种文化有一些核心词、关键词,比如专注、认真、精致、持续等。这些东西听起来很平淡,但确实是我们很缺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高速增长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从前机会很多,大家难免浮躁,现在应该由喧嚣回归平静,干一点自己本业的事情。

  互联网+制造业很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互联网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主要解决了信息密度的问题,具体来讲是解决信息渗透的问题,以及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麻烦。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结合,潜力极大。最近几年网购发展很快,三年前可能没有几个人能想得到现在的情况,三年以后中国的制造业和互联网会结合到什么程度,我认为也是很难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推动产业升级,在大多数场合不要指定技术路线,不要说一定干什么,一定不干什么。你可以提出设想,但只是一个建议,将来到底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很难想象,大量活动属于创新,而创新是有不确定性的。制造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是整个互联网+的重头戏,中国在这方面很有优势,第一,互联网技术趋于成熟,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词叫作风口,我们正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风口上。第二,我们正处于产业洗牌的时期。第三,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各种商业模式在中国是最容易成功的,美国股市上互联网企业排前十位的来自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有六家企业;另一个是中国,有四家企业。中国有13亿多人口,为全世界的各种互联网技术、各种商业模式提供了最大的推广环境。因而互联网+这个事,我们完全有条件和可能做到世界上最好,一定会出现一些在这个领域中领先的行业和企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觉得一定是有问题的,这不是别人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加快改革,形成与制造业升级相适应的融资模式

  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特别是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领域,与以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基本上是适应的。现在要搞创新,十个人去投资,七八个可能失败,风险很大,让银行去提供资金可能吗?我们经常讲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可能主要还不是银行“觉悟”的问题,需要转换整个融资方式。与创新搭配的是风险投资。企业转型升级,也需要在融资结构上有一个大的转变。这一轮经济放缓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们企业的负债率从全球范围来说都是相当高的,而负债率高与企业融资结构直接相关。在中国的企业融资结构中,股本比例相对较低,大量使用的是外部融资。这种融资结构在企业处在调整期、下降期的时候受到的压力更大。需要改变这种融资结构,增加股权投资比重。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承担着重要使命。我们需要有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以此带动企业融资结构的转型,为制造业的升级和创新提供稳定、可靠、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